金山谈商战系列之一:《商战诸葛之三十五计》连载之三:
《商战诸葛之三十五计》连载之三:
马金山马文婷 李玉平著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毛泽东
在市场营销策略这个竞争力“软件”上,中国企业最需要“补课”。今年夏天,一位德国记者在调查了中国市场上企业广告营销状况后得出结论: 在跨国公司精细老道的营销攻势面前,中国企业几乎谈不上什么营销策略。
——王若竹等《九五开局第一年》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
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
——[英]达尔文
第一章坐镇销售部
1989年5月10日,李裕荣从武钢基建计划处处长之位奉调坐镇销售部,时年47岁。
当他跨进这座褐色的4层大楼时,销售部的职工们无不仔细打量这位新来的部长──不胖不瘦,身材中等;烫得笔挺的工作服,外加咖啡色的皮鞋“一脚蹬”;三七开的大分头,发黑且梳烫齐整;饱满的天庭,浓黑的剑眉,一对睿智的眼睛,外加络腮胡子被刮得铁青。浑身上下,透出坚毅、果敢和机灵──这就是新来的部长,一个拥有企业经济管理和工企自动化等三张文凭的高级知识分子。
作为武钢销售部部长,他指挥着销售部这12万人创造财富的方阵,调控着由商品资本转换为货币资本的转换器,充当着俨然一位驾驭着战场风云的火线指挥官。
李裕荣明白,马克思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视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并指出: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李裕荣更明白,商场形同战场,经营就是较量。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失败者和成功者流出的都是心血。
作为一个火线指挥官,在这商品经济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决心以其良苦的用心,灵活的策略,为武钢这种效益的转换与增值,导演出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
经营管理并非顺应环境,而是改变环境的创造性行为。
——[日]系统研究中心总经理 片方善治
战术就是在决定点上使用兵力的艺术,其目的就是要使他们在决定的时机,决定的地点上,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瑞士]军事家约米尼《战争艺术》
没有创造性的头脑只能发现有错误的答案。只有具有创造性的头脑,才能认出有错误的提问。
——杰伊
第一章 第一节中军帐前,处变不惊,反向制约
5月中旬的一天,销售部的几十名职工全部集中在会议室里,听中央文件的传达, 也是新任部长第一次与部分职工见面。
见面就要说话。这个时侯说话,也往往是不带太多内容的客套话,气氛是友好而热烈的。
然而,话还没有讲完,就有人冷不丁地劈头提问:“李部长,向您报告一个问题。 我们与某用户签订了供货合同。按合同规定,我们向用户发了一半钢材,却运错了地方。本该发往南方的货,却运到北方去了。用户以延误了时机失去了他们的贸易机会,又以钢材有锈蚀为由,不仅拒付货款还提出抗议和索赔。同时,用户要求我们将还未发运的一半钢材,按原定的品种、数量、质量,在指定的时间运到指定的地点。要是再发钢材,前面的贷款还未收到;要是不发钢材,则是我们违约,又需赔付违约金。请问,后半部分钢材该发还是不该发?”
问题的结果虽然可以用简单的“该发”还是“不该发”来回答,但问题的原因却是一团乱麻,不是一下子能理得清楚的。作为一个领导,无论如何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因此,对这个问题,怎么说都不好答复。
这是一个刁钻的问题,一个带刺的酸果。如果拒不回答,等于在众人面前默认自己的无能,无异于出了一次洋相,使在场职工认为新来的部长是个窝囊废。如果硬着头皮回答,肯定和否定都根据不足。贸然回答,不仅给职工一个处理问题草率的印象,而是据此办理而出的新问题,都得由新部长负全权责任。因为提问者是在大庭广众之中请示新部长的,新部长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拍板的。任何一点小小的过失,不仅会影响新部长的威信,更会给武钢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显然,在这个场合,提这个烫手的问题,表明提问者既是一种试探,更是一种挑战。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
临来之前,他对销售部的情况就略有所闻。常言道,行大压客,客大压行。武钢作为特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全国能与之并驾齐驱的也仅有几家。而对一般的用户来说,武钢就是个庞然大物,是需要仰视才能看清面目的。作为武钢窗口的销售人员,长期看惯了用户的恭谦,不少人养成了以老大自居的不良意识。加上在以短缺经济为特征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变革时代,钢材仍然是俏货,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握有销售钢材之权的职员,在用户的笑脸和求助声中,往往感觉自己成了分粥赈灾的救世主,用户都成了领粥度日的饥民。从而在部分职工中滋长了一些骄气和傲气。更有甚者,有时甚至出现了有的职工骂科长、有的科长骂处长而无人应声的状况,个别人甚至因经济犯罪进了监狱。尽管有此思想准备,但李裕荣却没有想到,这个时侯,这个地方,会有人送来这么一种“见面礼”。
几个副部长为他捏一把汗。一些善良的群众瞪大眼睛注视着事态发展。还有几个职工嘴角挂着冷笑等着看戏。整个会议大厅悄无声息。
李裕荣从容镇定。作为当了十几年厂长的他,熟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的道理,什么样的人他都逢过。这个问题,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怎么办?是回答还是拒答。回答该怎么答?几秒钟之内,这些问题在他脑海里转了几个来回。他淡然一笑,开口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说明你时时处处都在考虑工作上的事情,这种积极性应该给予一定的表扬。但是你仅仅提出问题是不够的。作为科室的工作人员,同时是参谋,应该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拿出处理建议来。光提问不参谋,是没有完整地履行职能。你们和我的关系,不是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关系。我跟你们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关系。你是参谋,提出建议。我是领导,由我来拍板。今后,你还可以提问题,但更要提建议。朝鲜不是有部电影叫《摘苹果的时候》么?你们可能看过。 其中有个摩托车班长,他的办法是,谁提出问题,就要谁拿出处理意见。希望明天上班,你把处理问题的建议拿出来,到办公室向我汇报。”
全场鸦雀无声。一席话,使难题迎刃而解。有人所估摸的会出现在新部长面前的尴尬局面,顿时化解了。
处变不惊,反向制约。李裕荣的威信腾地高涨。
事后,有人对李裕荣的过去作了一番了解。后来传出话来:这位部长是技术人员出身,干过宣传科长和党委书记,二十几岁就当上了副处长,有口才,有政治头脑;当过经济研究所所长、基建计划处处长,有经济头脑;当过厂长,有管理头脑和指挥能力。可不能小瞧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