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上大学,城市很重要,该选哪个城市呢?

狐狸先森讲升学规划 1周前 (04-15) 阅读数 0 #教育

之前的文章《填报志愿,城市怎么选?》,提到了填报志愿选城市的原则,就是想在哪里就业,就选在哪里上大学。

那么该选哪个城市呢?

下面,我们就分类来讲讲。

第一类城市:北上广深。

一线城市永远是最不坏的选择。

但凡你在这四个城市读书,毕业后,不可能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甚至就算专业不对口,也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如果你多留意的话,会发现,很多稀奇古怪的工作,都是一线城市开始流行。

什么上门喂猫啊、帮遛狗啊、陪诊服务啊、拍照搭子啊......很多你想都想不到的工作。

一线城市人口多、经济发达,工作细分程度高,有钱人多,中产阶级也多,不少新生的服务行业,就是为这群人服务的。

第二类,四个实力强劲的新一线城市。

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四川成都、重庆。

这四个城市,人口和经济不逊于北上广深,而且这几年爆红的企业和话题,出现在这些城市的频率更高。

比如杭州“六小龙”,光deep seek和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就从今年年初一直火到现在。

电影《哪吒2》创作总部,是在成都。

赛力斯旗下的问界汽车,已经是豪华车的销量关键。

南京似乎逊色了点,但江苏的GDP总量已经非常接近广东了,要是今年再爆发一点,很可能江苏就成老大了,作为江苏省会的南京,实力是在的,就等一次热搜了。

第三类:其他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天津、苏州

省会城市:从南到北,海南海口、广西南宁、云南昆明、贵州贵阳、湖南长沙、江西南昌、福建福州、四川成都、湖北武汉、安徽合肥、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山东济南、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辽宁沈阳、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

计划单列市: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福建厦门、浙江宁波。

直辖市:天津。

最强地级市:苏州。

省会城市是该省的区域中心,全省的资源都会集中省会。

上面提到的省份,都在执行强省会战略,如果这些省份得到什么优惠政策,首先落地的,一定是省会。

在省会城市读书、工作,不会差到哪里去。

计划单列市在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的地位很特殊,在这些城市的老土著,介绍自己是哪里人时,前面都不会带省份。

比如南宁人可能会说,我是广西南宁的。

但大连人,肯定不会说,我是辽宁大连的。同样的,青岛人不会说,我是山东青岛的。

计划单列市的政治和经济体系都较为独立于所在省份,经济实力也不差于省会,在这些城市发展,也不会差。

再说说天津,为什么把天津列为第三类呢?

天津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理论上是与北京、上海、重庆平起平坐的。

但这些年天津除了郭德纲,好像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不过毕竟是直辖市,政治地位和传统的经济实力摆在那里。

最后讲讲苏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要是苏州是江苏的省会,那地位肯定与第二类的杭州持平。

苏州论人口和经济,都是无敌的存在。

但毕竟只是地级市,最强地级市,也是地级市,在中国,不讲政治,只讲经济,那是不全面的。

所以苏州很强,但也只能列入第三类。

第四类:你出生和成长的城市。

个人建议,上面提到的三类城市,如果你都不想去,或者说去不了,那就选你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

如果你家背景强,那么你在本地发展就会如鱼得水。

如果你家就是普通家庭,你留在本地,也是在陪伴家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我以百色为例,百色人民别骂我哈。

你的孩子为了读个本科,去了百色学院,如果不是百色人,毕业了,极大概率也不会在百色就业,那四年下来,除了拿个文凭,什么资源也没积累到,有什么意义呢?

还不如去深圳读个职业技术类大专,读个机器人专业,在深圳就业,工资就是万元起步。

如今中国不缺大学生,也不缺文凭,家长们千万不要为了拿个本科文凭而且让孩子去外地的四五线城市读书,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有人会说,拿本科文凭可以考公啊。

如果你是吊死一棵树去考公,那就没问题,高中选科、大学选专业,都奔着考公的方向去,混个全日制本科文凭,一心一意考公上岸。

只要你的孩子愿意,完全没问题的。

做到底,填报志愿选城市,跟孩子讲清楚各方面利弊后,最终让孩子做选择,这也算是成年后的第一次重大自主选择,就算选错了,日后孩子也不会找理由去赖家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狐狸先森讲升学规划

狐狸先森讲升学规划

高中选科组合 高考填报志愿 升学规划指导 欢迎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