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磨丁口岸“通关”难,造成货车扎堆数公里,这是老挝外贸政策缺位带来的恶果

思乡人论事 4周前 (03-28) 阅读数 6 #社会

在中国国內的蔬菜水果,垮省贸易可以借着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即使是相距1000多公里,其物流货运可以通过1天的行程,把甲地的货物送到乙地的集贸市场或超市,这都得益于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和绿色通道的惠农政策;

可东南亚的邻国老挝,既没有高速公路网,又没有绿色通道,也没有私人农场和农庄,农业生产还限于半原始社会式的耕作,投入的人力成本相对都很高,产量普遍很低,比如:老挝农户的水稻亩产还不过200公斤,而在中国亩产早突破了1200公斤,还有,中国农户种的西瓜亩产,也是老挝农户的好几倍…由此结论,老挝的农产品原本就有产生效率低,其农产品的集散和贸易过程又如何呢?

关注磨丁口岸的自媒体发现,在磨丁口岸等待报关的卡车排成了数公里的长龙,并且是并排着的是五路车…问一位拖西瓜的老挝司机,他说:在口岸报关已经等待了两天两夜…

本来老挝水果囤积就显得很原始,如同中国上世纪的80年代,散户的水果完全靠有资本商人收购囤积,然后成批量装车外送,涉及到出口贸易的得先有外贸营业执照,每单业务都有对应报关手续,接单送货的司机会开车来装货,然后手持“接单码”关联的手续,启程(送货)去边境海关处等待通关过境…

现在的问题就出现在老挝的农产品,如西瓜和水果过境送到中国,并没有一个办手续的“快速通道”,通关还是在遵循着老一套的“拖拉、无效率”,老挝政府高层还没有注意到蔬菜和水果出口贸易的短板和痛点,或者是熟视无睹,才会看着装着西瓜及蔬菜的大卡车,堵在磨丁口岸等待“通关”熬时间,老挝边境口岸对应农产品出口的管理部门,不去急人之所急,只能看着部分水果和西瓜在时间的折腾中损坏掉,比如装车受到堆积承重后西瓜,落地的时间只能放两三天,如果边境口岸消耗了两天的时间,再送到目的地卸车下来的西瓜,肯定有一半的坏掉了,让能卖的西瓜成本成几倍的上升,这是边贸政策的服务不配套,让农产品出口贸易在耗时中无形折损掉!

大陆与香港的关口有应急通道,为什么老挝的边境口岸没有呢?说明老挝出口贸易的政策存在严重的致后问题,其根本还是老挝政府对市场出口贸易认知不足,才没有打造一条“应急通道”,一旦出现十几辆卡车装的西瓜或蔬菜,在磨丁口岸等待期烂掉,这就是政府进出贸易部门不作为的大事故,不是时候未到,而是一车车边贸等待通关的水果折损,正在的逐渐变大,还不采取措施,最后买单的是对应的菜农和瓜农!

于 2025/3/2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思乡人论事

思乡人论事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人自我心态有了系统深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