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大棒挥向新德里 印度转身向北京示好遭冷遇
当特朗普政府向新德里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取消对美国摩托车的惩罚性关税时,一场看似普通的贸易纠纷,正撕开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脆弱面纱。面对可能波及钢铁、农产品等领域的500亿美元损失,印度罕见地向中国递出橄榄枝,却在中方"冷静而务实"的回应中碰了软钉子。
这场三角博弈,折射出国际政治利益至上的铁律。特朗普连任后首轮贸易攻势直指印度,不仅要求取消摩托车80%的关税壁垒,更将打击范围扩大到印度对美年出口额达1420亿美元的各类商品。
对制造业增长率仅3.1%、外资撤离超320亿美元的印度经济而言,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莫迪推动的"印度制造"战略陷入两难:若屈服于美国压力,本土企业恐遭降维打击;若强硬对抗,将危及占出口总额15%的美国市场。
印度商工部内部评估显示,美国制裁可能引发物价上涨、外汇储备缩水及社会动荡的连锁反应。更令新德里焦虑的是,华盛顿近期就数字服务税等议题持续施压,使得本已脆弱的印美互信加速瓦解。
《印度时报》近日罕见刊发社论,公开呼吁"借助中国平衡美国压力"。这份示好背后,是印度对1500亿美元中印贸易额的现实考量,中国不仅是最大贸易伙伴,更是印度60%手机零部件、70%原料药的供应方。为争取经济喘息空间,印度政府已放宽对中国光伏、电子企业的投资限制,中企承诺的180亿美元投资计划成为救命稻草。
地缘政治层面,印度加入金砖新开发银行、重启中印边境口岸等动作,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牌"策略。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指出,这更多是新德里在美印交恶时的权宜之计。印度智库研究员维尔马坦言:"我们需要的不是选边站,而是在中美间维持动态平衡。"
面对印度的求援信号,中国外交部给出标准答案:坚持多边机制解决争端、提供平等市场准入、维护中企合法权益。这份冷静背后,是中方对印度战略摇摆的清醒认知。尽管中印贸易额持续增长,但边境争议悬而未决,加之印度在"四方安全对话"中的角色,都让北京保持审慎。
五角大楼寄予厚望的"印太战略"遭遇双重打击:印度拒绝签署导弹技术共享协议,转而采购俄制S-500防空系统;新德里与北京的经济互动,可能瓦解美国构建的对华包围圈。布鲁金斯学会报告警告,过度施压印度将迫使其"战略东倾"。
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威逼盟友时,印度转身拥抱中国的试探性动作,或许预示着全球地缘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但正如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所析:"在大国角力中,印度的选择永远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而非情感或道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