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惠价比顺风车还低?司机直呼跑不起!
最近打开某打车软件时,手指悬在屏幕前犹豫了整整五分钟——特惠快车的价格竟然比顺风车还低几块,这种荒诞的定价策略正在将网约车行业拖入更深的泥潭。
司机老周握着滚烫的方向盘说:“上个月接了个58公里的机场单,特惠快车结算价112元,顺风车那边同里程独享价123元。”
支撑这种扭曲定价的,是平台对运力资源的极致压榨。网约车的计价模型已违背市场规律,62公里长途订单预估车费68元的极端案例屡见不鲜,这种价格连顺风车司机都直呼“接不起”。
司机既要承受“幽灵订单”的戏耍(有人故意在拥堵路段下单后取消),又要应付平台不断推出的新花样。深夜收车时对着流水单苦笑已成常态——14小时在线接单18次,账面流水412元,扣除充电费、伙食费、车辆折旧后净收入不足180元。
而原本定位共享出行的顺风车,已被职业司机用虚拟定位软件改造成全天候接单的市场,长三角地区全职顺风车司机日均修改接单位置11次,真正的顺路车主根本抢不到单。当特惠快车比顺风车便宜成为常态,出行市场开始出现诡异循环——某高校女生连续三次遭遇“假顺风车”,司机手持四台手机同时抢单,硬是在高速口凑满五人才出发。
网约车司机群体正站在价值崩塌的悬崖边。平台设定的计价规则如同无形的钢丝,每一脚油门都踩在沉没成本的沼泽中,接单亏损和停运断供的单选题日渐残酷。一喂司机群里流传着一个心酸段子:“以前是月入过万换车贷,现在是车贷未还人先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