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博弈!这些城市,迎来挑战了!
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也是美国历任总统中最有权力的人,特朗普于4月份在全球掀起了狂风暴雨。
关税,再一次成为了他手中的武器。
相比于2018年,这一次他不仅仅针对中国,而是全球。
第一回合:
4月2日,向所有国家和地区宣布“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
此外,柬埔寨的对等关税税率达49%,越南、斯里兰卡的税率也超过40%;孟加拉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瑞士、南非、中国台湾等税率位于30%至40%之间。对等关税税率位于20%至30%之间的主要国家及地区包括巴基斯坦、印度、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欧盟等。以色列、菲律宾的税率均为17%。
4月3日,咱们中国宣布反击:
将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第二回合:
面对中国的反击,特朗普4月7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若中国未能在8日前取消34%的关税,那么美国将从9日起对所有中国产品进一步征收50%的关税。
在之前已征收的20%和34%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50%的关税,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总关税达到104%!
对此,我们中国在4月9日反击:
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4月9日,特朗普又再次宣布,暂缓对三分之一的美国贸易伙伴实施的差异化高关税;在接下来90天内,所有美国贸易伙伴将面临相同的10%基线关税。
同时发出威胁,要把对中国的关税进一步提高至125%。
恰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到的,几个回合下来,双方其实都是在为将要到来的正式谈判做准备。
中美不会真硬脱钩,但谈判想要达成双方满意的结果也很难,估计会陷入漫长的拉锯战。
按照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的观点,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关税大战的问题,不仅仅是谁输谁赢的问题,而是过去的那种自由贸易的模式走不下去了,美国不想这样玩,而新的模式在哪里都不知道。
所以,未来全球的贸易模式,可能会在博弈中慢慢试探出来。
对于外贸型城市来说,未来是一个大考验。
02 | 对哪些城市影响大那么,对哪些城市影响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
货物进出口总额438468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出口254545亿元,增长7.1%;进口183923亿元,增长2.3%。
其中,对美国出口37337亿元,进口11641亿元。顺差为25696亿元。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或者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正是特朗普2018年发起关税大战的借口。
4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情况,进行了详细解释,指出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速明显快于其他经济体,而且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顺差不断扩大,并表明了我们从不刻意追求顺差、愿意谈判解决问题的立场。
但特朗普完全不关注,他要使美国再次强大,他要让制造业再次回流美国,为美国的中产以下阶层提供就业岗位,所以,他再次发出了125%的关税威胁。
对此,我们肯定是坚决反制、奉陪到底。
作为全球两个顶级大国,贸易对垒的影响无需赘言。
下面主要从数据段来分析一下,对出口城市的影响。
上面已经说到,2024年我们的出口规模是254545亿元,而深圳一座城市就贡献了超过10%的全国出口。
深圳的出口已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深圳出口规模2.81万亿,包揽了广东省一半的出口,占全国比重11%。
出口规模紧随其后的是上海、苏州。这三座城市不仅是出口三强,也是中国工业三强城市。
深圳、苏州、上海的工业增加值均在万亿之上。
同时,他们的出口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在万亿之上的城市,其中深圳独处2万亿档位,逼近3万亿。
宁波、东莞、金华、广州、北京、杭州、青岛位居外贸十强城市之列。
此次为了分析更广泛,本号将选取目标扩大至外贸三十强城市,第11至第30名按照出口规模排名依次是:
重庆、无锡、厦门、成都、天津、佛山、绍兴、嘉兴、郑州、南京、西安、烟台、福州、武汉、南通、常州、合肥、温州、中山、潍坊。
当然,影响大小不是按照出口规模,而是参考两个指标:
一个是对美国出口规模,一个是对美国出口规模占全市出口规模比重,可以理解为对美出口依赖度。
这些数据查询很麻烦,其中苏州统计局公布的对美出口是美元单位,472.51亿美元。
根据央行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显示,去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1884元,由此苏州的对美出口人民币计价为3396.52亿元。
东莞、无锡、厦门、成都、绍兴、嘉兴、西安、常州、潍坊未公布2023年对美出口数据,因此仍沿用2023年的对美出口数据。
郑州、南京、武汉、合肥四个城市2024年与2023年的对美出口数据均没有公布,因此空置。
第一,从对美出口规模来看,深圳、苏州、上海受影响最大。
从对美出口规模来看,深圳是内地唯一一个对美出口超过4000亿的城市。
苏州对美出口超过3000亿,上海、宁波超过2000亿。
东莞、金华、广州、杭州对美出口超过千亿元。成都、厦门超过800亿元。
外贸三十强中,对美出口最少是西安,只有135.1亿元,理论上影响最小。
第二,从对美依赖度角度看,宁波、苏州、中山、成都、杭州、东莞、烟台、广州、佛山、金华受影响位居前十。
尤其是宁波和苏州,对美出口依赖度超过20%。宁波四分之一的商品货值出口到了美国。苏州超过五分之一的商品出口到了美国。
深圳虽然对美出口规模第一,但对美依赖度为15%,在外贸三十强城市中位居第13。
对美出口依赖度最低的外贸三十强城市是西安,依赖度不到5%。
03 | 内循环大幕正式拉开贸易对垒之下,今年中国对美出口规模必然会有较大影响。
这部分对美下降的出口,必须要找到平替市场,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加大对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与地区出口,另一个则是扩大内需。
尤其是内需。
中国既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我们拥有14亿人口,我们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抓住了国内市场,动力引擎永不会熄灭。
2018年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我们就明白,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未来即便不会硬脱钩,也会渐行渐远。
所以,早在2020年,管理层就明确提到: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继续对外开放,是必然的,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的今天,再也不可能关起门来造车。
但同时国际环境与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彻改变,反全球化思潮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确保我们的经济动能依旧的关键举措。
在这样的背景下,必将造就一批城市,就像当年改开带动了一批沿海城市崛起一样,以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定也会让一批城市,成为撬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支点。
本号以为,这些支点,主要有14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武汉、郑州、长沙、重庆、西安、济南、合肥。
04 | 一批城市迎来崛起契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城市很好理解,这四座城市无论发展策略怎么改变,都不会影响它们的发展潜力。
北京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太阳,上海是长三角的老大,广州、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动力引擎,其中深圳还肩负着成为“双范”城市的历史任务。
这种定位,注定了四座一线城市是管理层最看重的四座城市,是各种政策、财政红利永不会缺失的四座城市。
那杭州、成都、南京、武汉、郑州、长沙、西安、重庆、济南、合肥又怎么理解?为何不是天津、福州、石家庄、昆明、南昌等城市?
内循环,实际上是加快海权时代到陆权时代的转变。换言之,未来占据内陆交通枢纽、拥有“主角光环”的省会和首府城市,潜力都会比过度依赖外贸城市要大一些。
我们首先把范围圈定在高级别城市中。
但这些城市之中,总有先后大小之分。而决定大小之分的三个关键指标是,人口、交通和消费能力上。
第一,从人口看。
因为人口是消费的基石,更何况今年重要会议上已经确定,往后各城市获得各种资源、头衔的最关键要素,就是人口多寡。
人口规模超过1500万的天津不在其中,原因很简单,天津没有腹地,相比于其他省会,人口优势并不明显。
省会作为一省之老大,享受的是整个全省的人口资源,而不是一个城市的人口资源。
所以,对比人口,要从省级行政单位口径来对比。
5000万人口以下的省份(自治区)之省会或首府,缺乏人口规模,可以直接排除。
5000万人口以上省份的省会城市有广州、济南、郑州、南京、成都、石家庄、杭州、长沙、合肥、武汉、南宁。
广州就不说了,说下石家庄、重庆和西安。
河北虽然有7556万人,但省会石家庄比较尴尬。
石家庄实际上只能算三分之一个省会,只能视作邯郸、衡水、邢台三座城市的省会,至于唐山、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保定、廊坊,都是在是环绕着北京,消费力都为北京所用。
所以说,石家庄是存在感很弱的省会之一。
而重庆和陕西省人口不足5000万,重庆、西安之所以能够入选:
1,重庆是国家钦定的五大消费中心城市,2024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77.37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2,西安又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特大城市,在辽阔的西北区域,没有竞争对手。
3,在于其高规格的交通定位,都是“米”字型交通枢纽,其中重庆与成都打包组合,还是国家定位的四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
第二,交通通达度。
在交通运输能力上,目前在高铁和动车通达主要大城市数量上,郑州、武汉非常牛。
根据澎湃新闻旗下的澎湃美术课去年梳理的数据显示,坐高铁出发5小时能直达的城市数量,郑州位居第一,可直达123个。
其次是武汉,可直达119个。然后是长沙、合肥、北京、南京、济南、南昌、石家庄、天津、杭州、上海、西安、广州、贵阳等。
第三,从消费规模看。
2024年,上海依旧是消费第一城。重庆、北京、广州、深圳位居前五。
成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23年突破万亿,苏州则在去年突破万亿,这两个城市是下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强有力候选人。
从人均消费角度来看,南京则是遥遥领先位居第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当今世界,承载流量的三大利器,一个是海港与内河港,一个是航空港,一个是陆路枢纽。全球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都是通过以上三大利器实现流转。
流量的时代中,谁能成为流量引擎,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或者说如虎添翼。
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未来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另一方面则要形成内循环,加大对内的依赖。
这种背景下,拥有沿海港口的沿海城市,仍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当红明星。
除此之外,这些拥有内陆高铁、内河港口以及航空枢纽的城市和地区,也迎来改变命运的契机。
在内循环主导下的未来十年二十年,内陆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与首府城市仍会是未来发展的主角,而在这崛起的势头中,有14座城市将成为大赢家,它们便是: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武汉、郑州、长沙、重庆、西安、济南、合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