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对华政策急转 新总理三记重拳引爆外交地震

麦田畅谈 3周前 (03-29) 阅读数 25 #国际

马克·卡尼就任加拿大总理仅三个月,便以三次对华强硬行动改写中加关系走向。这位曾誓言“终结对美依附”的政坛新星,在2025年3月突然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针对中国的诉讼,将两国贸易争端推向制度性对抗,而此前两个月,他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并炒作“中国干预选举”。

这种戏剧性转向,暴露出加拿大在中美博弈中的战略困境。2024年10月,卡尼政府追随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政策,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惩罚性关税,钢铁铝制品税率提升至25%。这项决策被解读为向华盛顿递出“投名状”,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

美国不仅未放松对加汽车45%关税的威胁,中国更在2025年3月精准反制:对加拿大豌豆、菜籽油实施100%关税,水产品和猪肉税率同步提高至25%。西部农业大省阿尔伯塔的菜籽油出口量应声下跌42%,直接冲击20万农户生计。

加拿大向WTO提交长达300页的诉讼文件,指控中国“违反贸易公平原则”。耐人寻味的是,诉讼启动次日恰逢美国贸易代表抵渥太华磋商。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时间点的精准把控,既向国内展示“捍卫利益”姿态,又向美国证明同盟忠诚。

3月19日,中国依法处决4名加拿大籍毒贩的案件,成为卡尼政府第二波攻势的着力点。尽管中方全程保障领事探视权并公开审判记录,加拿大外长梅兰妮·乔利仍以“未充分沟通”为由发起外交抗议。这种将司法问题政治化的操作,与2018年加方配合美国扣押孟晚舟时的“司法独立”说辞形成鲜明对比。

加拿大《环球邮报》披露,被处决的毒贩中两人涉及跨国贩毒集团,累计走私冰毒超2.3吨。卡尼政府选择为此类罪犯发声,被国际观察家视为转移国内经济矛盾的策略。渥太华大学法学院报告显示,加拿大监狱关押的毒贩中有17%涉及跨国犯罪,但政府从未为其他国籍囚犯发起过同等规模的外交行动。

3月24日,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发布报告,声称中俄印三国“可能利用AI技术干预加联邦选举”。这份缺乏实证的指控引发舆论哗然,加拿大选举署数据显示,2025年1月发现的1.2万条虚假信息中,仅3%与境外势力存在关联。更讽刺的是,CSIS承认70%原始情报数据依赖美国国安局提供。

卡尼的“三连击”看似强硬,实则暴露结构性矛盾。作为美国最大能源供应国,加拿大78%的原油出口输往美炼油厂;汽车产业40%的零部件依赖密歇根州供应链。当特朗普威胁对加汽车加征关税时,卡尼政府急需寻找“外部威胁”凝聚国内共识。

萨斯喀彻温省的豌豆出口量暴跌65%,导致该省农业收入损失12亿加元;纽芬兰省海鲜加工厂已有三家宣布裁员。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链重构:宁德时代暂停在安大略省的电池厂建设,直接导致1.2万个预期岗位消失;光伏巨头隆基撤出魁北克硅料项目,使加拿大新能源战略遭遇重挫。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研究显示,对华强硬政策每年造成至少270亿加元损失,远超美加关税争端可能带来的90亿加元收益。当澳大利亚重启对华锂矿出口、德国总理签下180亿欧元合作协议时,加拿大正因政治操弄丧失14亿人口市场准入资格。

卡尼政府的困境折射出中等国家的战略焦虑:在五眼联盟情报共享体系与对华经贸利益间,在“价值观外交”与现实经济利益间,加拿大始终未能找到平衡点。这场以“独立自主”为名的政治豪赌,或将把北美枫叶之国推向更深的依附陷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麦田畅谈

麦田畅谈

星光璀璨皆是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