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野戏子!弃官唱戏、怒怼王爷,用义演养活上万灾民
在晚清京剧圈群星璀璨的时代,孙菊仙绝对是最具传奇色彩的 “硬核老炮”。他弃官从艺,凭借一副 “黄钟大吕” 般的嗓子横扫舞台,连慈禧太后都被他的唱腔震撼;他性格刚直,敢在戏台上 “内涵” 权贵,还热心公益,用义演撑起灾民的希望。这位把戏曲玩出江湖气的奇人,其人生比任何剧本都精彩!
孙菊仙原名孙学年,1841 年出生于天津的武术世家,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还考中武秀才,成了朝廷武官。但他骨子里却藏着一颗 “戏瘾”,常常偷偷溜进戏园子听戏,跟着台上演员哼唱。一次偶然机会,他顶替生病的演员登台救场,凭借雄浑激昂的唱腔技惊四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876 年,35 岁的孙菊仙毅然辞官,正式 “下海” 唱戏,开启了他在戏曲界的 “逆袭” 之路。
孙菊仙的嗓音堪称 “人间凶器”,他的唱腔高亢洪亮、粗犷豪放,被赞为 “黄钟大吕,响遏行云”。他独创的 “孙派” 唱法,以 “实大声洪” 著称,演唱时丹田发力,声音能穿透整个戏园子,连站在门口的观众都听得清清楚楚。据说他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时,曾因声浪太强,把剧场的灯笼震得摇晃不止,台下观众直呼 “耳朵要怀孕”!在经典剧目《逍遥津》中,他饰演的汉献帝,一段 “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将帝王的悲愤与无奈唱得撕心裂肺,唱到高潮处,台下不少观众跟着痛哭流涕,其感染力可见一斑。
除了唱功了得,孙菊仙的性格更是 “硬核”。他为人正直,敢说敢做,从不向权贵低头。有一次,某王爷强行要求他唱堂会,孙菊仙却以 “嗓子不适” 拒绝,还当众吐槽:“我的戏只唱给懂戏的人听!” 还有一回,他在台上表演《四进士》,即兴改了句台词,暗讽当时官场的腐败,台下权贵们气得跳脚,他却若无其事,下台后还调侃:“戏里说的都是实话!” 这份 “怼天怼地” 的江湖气,让他在戏迷心中的地位直线上升,被尊称为 “老乡亲”(因其常在天津演出,深受百姓喜爱)。
孙菊仙还是戏曲界的 “公益先锋”。1900 年,北方遭遇严重饥荒,他主动发起义演,连续一个月登台献艺,将所得收入全部捐给灾民。他还号召同行加入,组织 “赈灾义演团”,在京城、天津等地巡回演出。为了吸引更多观众,他甚至亲自设计宣传海报,用大白话写上 “听戏也是做善事,救饥民就靠您捧场”,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义演场场爆满。在他的带动下,戏曲界掀起一股公益热潮,他也因此赢得了 “慈善名伶” 的美誉。
孙菊仙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舞台。他广收门徒,培养出了刘鸿声、双阔亭等京剧名家,“孙派” 艺术也在他的传承下开枝散叶。晚年的他依然活跃在戏曲教育一线,常常亲自示范唱腔,手把手教弟子们如何用气息发声。即便年逾古稀,他登台演唱时,依然中气十足,台下观众用雷鸣般的掌声致敬这位 “不老传奇”。
1931 年,90 岁高龄的孙菊仙与世长辞,天津、北京等地的戏迷自发为他送行,送葬队伍绵延数里。他用一生诠释了 “戏比天大” 的精神,用热血和豪情书写了一段传奇的戏曲人生。如今,当我们走进京剧剧场,依然能从那些激昂的唱腔中,感受到这位 “硬核老炮” 跨越百年的艺术魅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