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毛主席卸任国家主席,中央考虑朱德接任,谁提议刘少奇更适当
1958年,毛主席在非常繁忙的情况下,经过认真考虑,最后决定放下国家主席的重担,不再做这个职位的工作了。
各位领导面前有个大问题:到底谁能接替毛主席,当下一任国家主席呢?
众人都觉得,德高望重的朱老总最合适,他既是国家的开国大元帅,又和毛主席一起经历过几十年的风雨同舟。
就在这事儿眼看就要成定局的时候,朱德却有了不同的看法:他觉得刘少奇更适合当国家主席候选人......
从“毛主席不再担任国家主席”到“选出新一任国家主席”,这中间得经过多少波折呢?
这时候,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那30万参加开国大典的军民,早早就聚在一块儿等着了,满心期待地盼着那个伟大的历史瞬间快点到来。
这真的是个历史性的瞬间,大家高兴得又蹦又跳,不光广场上的人群,就连守在收音机和广播旁的人们也都激动万分。这一天,老百姓们乐坏了,庆祝活动一直闹腾到晚上9点多才结束。
毛主席是大家特别尊敬的国家带头人,但那时候,咱们国家还没专门设个国家主席的职位。一直到1954年,领导人和民主党派的朋友们一起商量着制定了咱们国家的第一部宪法,毛主席那时候就说:
为了国家的安全,咱们得有个主席。中国这么大个国家,多个主席这个职位,就是为了让国家更安稳。
因为毛主席有着无人能及的历史地位和崇高威望,所以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国家的第一任主席。从革命那会儿起,“朱毛”这个名字就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在这次会议上,德高望重的朱老总也被选为了我国的副主席。
毛主席不光是咱们的国家主席,他还当着中共中央委员会的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国防委员会的主席等多个要职,一个人揽了好多活儿。你想想,他得有多忙啊,整天忙得团团转,各种事情都找他,慢慢地,毛主席也觉得有点吃不消了。
特别是他经常得参加好多活动,尤其是在处理国家对外事务时,得讲究那些必要的礼节。但毛主席是个不太在意小事的人,也不爱按老规矩行事,这种洒脱的性格,让他在1956年给老朋友宋庆龄写信时,不由得感叹了一句“我真是老了啊”!
他工作太忙,根本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1957年,在和新闻出版界的朋友们聊天时,毛主席很有感触地说:
我也想给报纸写点文章,不过得先把国家主席这个活儿辞了才行,那样我就能在报纸上搞个专栏,当个专栏作者了。
他多次说,他不想再继续做下一届的国家主席了。
【毛主席卸任】
但要明白,毛主席的声望极高,无人能及,他当主席是大家都盼着的,要是他不当了,大家会乐意吗?那些民主人士,还有全国的老百姓,他们愿不愿意呢?这点,毛主席心里还真没底。
事情真的就像毛主席担心的那样发生了。
好多民主人士都经历过孙中山、蒋介石的那个年代,是毛主席和共产党给了他们新生活的盼头。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一门心思扑在国家建设上,全力支持国家的事业,特别是对毛主席,他们心里头有着说不出的敬重。
如果毛主席不想再继续做国家主席了,大家心里肯定是很难接受的。
陈叔通和黄炎培一样,都是近代很有声望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参与过反对袁世凯、保护宪法的斗争,还有抗日救国的活动。抗战结束后,他和共产党人走得很近,大力协助共产党。
在斗争的过程中,他们不再对国民党抱有希望,转而看到了共产党的曙光。新中国一建立,他们就挑起了大梁,满心感激和敬佩共产党,尤其集中在毛主席身上,全力拥戴毛主席做国家的主席。
在集中领导下,强调个人威望很关键,对团结全国人民依然很重要,好像应该再连任一届。
信件挺长,这里就不细说了。他们从不同方面,比如国家进步、老百姓的期望等,讲了毛主席再当国家主席有多重要。对于毛主席工作太忙这事儿,他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后在安排内部和外部工作的时候,咱们得尽量宽松点,感觉每位领导都该这么做。如果大家觉得行,那就请告知下去,开始实施吧。
毛主席认真看了后,就给了答复。
我还在这里,即使不当选了,我在大家心里的信任也不会少......提前跟大家聊聊,把原因说清楚,能减少大家的疑惑。
现在,不管是中央的领导,还是尊敬毛主席的民主人士,或者是特别喜爱毛主席的老百姓,都知道毛主席不打算再当下一届国家主席了。这事儿后来还传到了国外,渐渐地,毛主席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赞同。
1958年12月,在中共的第八届六中全会里,中央领导正式拍板决定:
这几年来,毛主席多次表示,他不想再继续当国家主席了。中央全会在多方面仔细考虑后,决定接受毛主席的这个想法。
会上还特别提到,以后要是有需要,毛主席还是能够重新当上国家主席。虽然他不再担任主席职务了,但他永远都是大家心里敬爱的领袖。
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是,如果毛主席不当国家主席了,那谁来顶替他的位置呢?
【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
很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国家副主席朱德身上。
1928年,朱德带着一万多人的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汇合了。他们马上合起来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大家后来都叫它红四军。没过多久,朱德和毛主席又带着红四军的主力离开了井冈山,到各处去建立属于红军的。
“朱毛”组合从那以后就像一个人似的分不开,在几十年的打仗日子里,哪儿都能看到朱德的影子。到了1955年授元帅衔的时候,朱德排在最前面,这就能看出他的威望有多高。
中央领导们都觉得,深受大家尊敬的朱老总,是接替毛主席,担任下一届国家主席的最合适人选。
当朱德听到这个计划时,他心里想的却不一样。于是在12月29日,他拿起笔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信里他真诚地说:
我觉得刘少奇同志更适合作为国家主席的候选人......说到我的工作,我一直都是听党指挥,党让我干啥我就干啥,没啥好担心的。
简单几句话,就把朱老总的大度胸怀,还有他对战友刘少奇的敬佩心情都表现出来了。
之前,刘少奇被组织决定继续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头儿,而不是去竞选国家主席。现在朱德站出来说,这事儿得大家再琢磨琢磨。
他们都是毛主席身边亲近且得力的帮手,都是大家非常尊敬的中央大领导,不过他们之间也有不少差别,可能这也就是朱老总考虑的地方吧。
第一点,说说个人的基本情况。
朱德比毛主席年长七岁,那时候已经72岁高龄了。他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各种艰难困苦,现在身体和精力都不如以前了。但他还担任着国家主席的重任,经常需要出国访问、进行外交活动,所以离开北京到外地去,是常有的事情。
这么说吧,已经七十多岁的朱老总,肩上的担子可真不轻。
刘少奇比毛主席年轻五岁,比朱德小了整整十二岁,现在正好是六十岁,也到了啥都能听进去的年纪。从年龄和身子骨的情况来看,他比起朱德来,条件更为优越些。
另外,刘少奇声望高、本事大、革命经历丰富,深受人民尊敬,要是他来做国家主席,也没啥问题。
另外,也是因为工作职责的要求。
从南昌起义开始,共产党就自己动手领导打仗、建立自己的军队,那时候起,朱德就很少离开部队。他在军队里一步步历练,成了战士们心中的“朱老总”。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当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还做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副主席,并且被封为开国元帅,他为我国的军队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瞧瞧刘少奇,他可是之前唯一一个替毛主席管过事儿的人。在打仗那会儿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不在的时候,他总共帮毛主席管了三次家,这领导本事大家都有目共睹,也让毛主席十分满意。
1945年打完鬼子后,蒋介石为了准备打内战多拖点时间,听了赫尔利的点子,连着三次给延安发电报,请毛主席去重庆商量事情。
刘少奇留在延安,那时候蒋介石想搞大动作。他一边留心着全国各地的动静,给各地的共产党人出谋划策,一边全力协助毛主席他们在重庆进行的谈判斗争。
那时候,国民党头头蒋介石调动大批军队,打算抢占华北,好为进军东北铺路。刘少奇一直紧密盯着东北那边的动静,他很快就发现了关键:“现在咱们党的首要任务,就是得赶紧、果断地把东北争取到手。”
刘少奇迅速做出决定,组建了东北局,成员包括彭真、陈云、程子华、林枫等人。他马上下令,让华北和华中地区赶紧派出100名团级军事干部,去东北抢占根据地。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少奇的主意没错。我们的军队赶紧跑到东北,让蒋介石一点防备都没有,特别是辽沈战役打赢后,国民党更是被狠狠打击了一番。
十月中旬的时候,毛主席从重庆回到了延安,他夸奖了刘少奇的工作做得很好。不过因为毛主席身体不太好,所以需要休息调养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刘少奇还是接着负责领导中央的工作。
新中国刚建立时啥都得从头开始,事儿特别多,刘少奇和其他领导人紧密合作,时刻关心着各省的情况。他起早贪黑,为了让新站稳脚跟,经常一连工作好几个通宵。
同时,刘少奇也一直和远在苏联的毛主席保持着联系,碰到重要的事情就会立刻向毛主席汇报。
一开始周总理还在国内,但后来他去了苏联参加谈判,这样一来,刘少奇和代理总理董必武的责任就更大了。
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刘少奇着手进行土地改革,与此同时,毛主席和周总理在苏联发来电报,对他的工作表示了认可。
1950年3月份,毛主席从苏联考察完东北地区,一路辗转回到了北平。他对刘少奇所做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因此,刘少奇也就不再代理主席的职务了,这是他的第二次代理结束。
三年后,也就是1953年底,毛主席因为身体不太好,去了杭州休息,短时间内离开了北京。在走之前,他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让刘少奇来负责中央的工作。
其实,从1945年开始,只要毛主席不在北京,中央的工作就都是刘少奇来负责的,这已经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习惯。
这三次担任代理主席期间,刘少奇充分展现了他出色的领导能力,他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就在刘少奇第三次临时担任主席的第二年,毛主席被大家选为了国家主席。现在毛主席身体不好,心里也累,想把这个重任交出去,而刘少奇正好是个有经验能接手的人。
毛主席也曾讲过:
我一不在北京,工作就由他代劳,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多年了,从延安那时候就开始了。到现在,回到北京也已经十年了,他来做国家主席挺合适的。
最终,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采纳了朱德的建议。
195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举行了,会上大家伙儿都赞成刘少奇当国家主席的候选人。刘少奇本人多次谦让,但会议最后还是决定选他作为候选人。
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刘少奇被大家选为了国家主席!
邓小平讲道:
国家主席不光是个荣耀的头衔,还得处理不少实实在在的琐事,比如出国访问、举行会谈、接待外宾等等。考虑到刘少奇同志的能力、威望,还有他在党内担当的重要职责,由他同时来担任国家主席,是个挺不错的选择。
刘少奇当上国家主席后,参与制定了好多项政策,还陆续去了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这些国家进行访问,切实履行好了国家主席的职责。
这样一来,毛主席就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更多的事情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