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理论上的兵圣,现实中的庸才!
说到纸上谈兵,那就非赵括莫属了,然后有一部分大聪明就替赵括喊冤,另外一部分幼儿园大班毕业的小朋友甚至认为赵括是古代非常优秀的将领。对于智力发育不健全的小朋友,我们要怀着一颗仁爱、包容的心去对待。而我觉得赵括压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而他就是大聪明的鼻祖。因为赵括和各位大聪明一样觉得自己天下无敌,而他之所以忌惮白起是从白起战功卓著。这就像一个幼儿园考第一的小朋友觉得自己无所需不能,然后在面试中败给了董小姐一样,然后发展书本和现实是两码事。下面,我就给各位小朋友普及下,赵括为什么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
而且即使败,也分为很多种。全军覆没是失败,损兵折将也是失败,偃旗息鼓保全军队撤退更是失败。为什么说伊阙之战是魏韩彻底衰落的转折点,因为之前汉魏的失败都没有损失多少士兵,而伊阙之战秦军以消灭有生力量为目标,这才让赵国元气大伤。同样赵国也是一样,或许用廉颇赵国也会失败,但起码能保留大量的生力军。而如果赵国后期有三十万精锐士兵,即使有郭开的推波助澜,赵国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走向灭亡,这就是失败的不同点,不是吗?
这也是廉颇不主动出击的原因,事实上在攻打赵国之前,秦军就已经在河东募兵,而河东离丹水并不是太远。而且更可怕的是上党落在了秦军手里,因此全线出兵并不是很理想。换句话来说,如果赵军全线出击能击败秦军,就不会在占据上党地利和人和的情况下失掉上党了。而我们可以想下,难道我们能想到的廉颇会想不到吗?难道各位觉得自己的军事造诣比廉颇更加牛逼吗?我看不见得吧,廉颇在战国能成为名将也不是空穴来风吧,他的实战经验会很差吗?
而且但凡一个优秀的将领都会做到知己知彼,而赵括知道秦军的战力吗?他显然是不知道的,不然他就不会把秦军的佯败当成溃败了。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一个优秀的统帅是不会因人而轻视的。白起没有因赵括是新人而轻视他,而赵括却选择了轻视王离,这也是兵家大忌。而通过这点就更能说明赵括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赵国的结局有千万种,而赵括却将赵国代入了最坏的一种。赵括陷入死地且粮草被截断,这导致赵军的战力大打折扣,这时候的赵军有赵括还不如没有呢?最起码没有赵括赵军也不会陷入死地,即使全军覆没也能重创秦军,不是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