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买房和租房相比,谁会过的更好?答案或已浮现
现在的00后似乎对买房这件事很抵触,问过公司一些00后对买房的看法,他们似乎对买房非常抗拒,甚至认为买房就是脑子有问题。
他们认为年纪轻轻就背上30年的房贷,和坐牢没有太大的区别。
现在房价这么高,在二线城市买个90平的小三房,可能首付就要30万左右,月供需要4000左右。
虽然他们的月收入可能达到七八千甚至上万,但除去生活花销,最后能留下两三千就不错了。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喜欢有太多的束缚和压力。
如果买了房,想到自己每个月都要拿出来一半的收入用来还房贷就心里难受。这样自己可能一辈子就要和打工挂钩,不敢请假、辞职了。
相比来说租房就好了很多,并且现在政府还在大力推广公租房和人才公寓。
小单间的租金可能一个月才一千左右,还不用担心房东的各种压榨,直接和官方对接。
回顾2000年,彼时许多地方的房价尚在2000元左右的水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多数城市房价已破万。
特别是一二线及新一线城市,部分区域房价更是高达每平米4至5万元。这意味着购置一套房产动辄需花费百万元以上。
但对于大多数购房者而言,并非一次性拿出如此巨额资金,而是借助房贷加杠杆的方式,支付一定比例首付后按月偿还贷款。
在此情境下,背负房贷的购房者与租房者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
在购房初期,购房者无疑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以一套总价 100 万的房子为例,若首付比例为30%,即需支付30万。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积攒这笔首付资金往往需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甚至需要家庭支援,几乎耗尽个人积蓄。
交房后还需投入装修、购置家具家电等费用,这使得购房者在入住前的经济负担极为沉重,压力远超租房群体。
银行要求购房者收入达到月供两倍以上,正是基于对其基本生活保障的考量,因为在偿还月供后,还需应对日常生活开销、子女教育、车辆养护等诸多费用,一旦遭遇突发状况,资金紧张的问题便会凸显。
然而,当时间推移至十年之后,情况却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货币贬值是长期趋势,钱的购买力逐年下降。
十年前看似高额的月供,如两三千元,在当时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或许是沉重负担,但随着时间推移,如今偿还相同数额甚至更高的月供,压力已相对减轻。
更为关键的是,在一二线及核心城市,房价整体上涨幅度大概率能够跑赢货币贬值速度。
购房者每月偿还的房贷,实际上相当于一种强制储蓄,随着房产增值,这些积累下来的资金在房产出售时有望以资产增值的形式兑现。
反观租房者,虽然房租压力在短期内相对较小,尤其是在收入较低时,房租占收入比例可能较高。
但房租会随着房价和收入的上涨而上升,且所支付的房租无论数额多少,均属于消费支出,一旦交付便与自身脱离关系。在面临急需资金的情况时,无法像购房者那样从房产中获取相应的资金支持。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一生中能够利用杠杆进行资产投资的机会寥寥无几,购房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选择。
在房价稳定且有上升潜力的一二线及核心城市,从长远的十年周期来看,买房相较于租房在经济层面更具划算性。
购房者通过每月偿还月供,实现了资金的变相储蓄与资产的潜在增值,而租房者则在长期的房租支出中难以获得类似的资产积累与回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