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说:清明节与介子推的故事

青史逸韵 2周前 (04-09) 阅读数 2 #推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年清明,细雨就像丝线一样,轻柔地洒落人间,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和哀愁。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背后有个特别感人的传说,跟一位品德高尚的古人 —— 介子推有关。

故事要从春秋时期说起,当时晋国国内局势特别乱。晋献公昏庸,宠着骊姬,太子申生被冤枉死了,朝堂乱成一团。献公又对付重耳和夷吾两位公子,重耳在狐毛、狐偃等忠臣的帮助下,被迫流亡,逃到翟国躲起来。重耳这人宽厚,名声很好,很多有本事的人都愿意跟着他,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个。他怀着对重耳的忠诚和期望,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流亡队伍,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漂泊生活。

流亡路上,重耳他们吃了不少苦,常常风里来雨里去,还经常饿肚子。有一天,他们到了卫国,可卫候不理他们,不给一点帮助,重耳的手下头须还把所有钱都卷跑了。大家饿得不行,走到荒野,走不动了,只能瘫倒在树下,又累又绝望。重耳饿得头晕眼花,都快昏过去了,躺在狐毛腿上,气息微弱。跟着的人到处找吃的,啥也没找到,只挖到一些苦野菜,煮成汤,重耳根本咽不下去。

就在大家没办法的时候,介子推悄悄离开了,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他看着自己的大腿,一咬牙,拿起刀,从腿上割下一块肉。血马上染红了衣服,他忍着剧痛,把肉带回营地,煮成一碗香喷喷的肉汤,恭恭敬敬地端给重耳。重耳闻到肉香,一下子来了精神,赶紧接过碗,大口喝起来。等他缓过神,看到脸色苍白、虚弱的介子推,又看看剩下的汤,马上明白了,感动得眼泪直流,哽咽着说:“介子推,是我连累了你,这恩情我咋报答啊?” 介子推笑着,很平静地说:“公子别这么说,希望公子以后能成大事,让晋国兴旺,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了,哪敢要别的啊。”

时间过得很快,十九年的流亡终于结束了。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当了国君后,给那些和他一起吃苦的臣子论功行赏。朝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大臣们都争着要赏赐,赵衰、狐偃等功臣都得到了很多好处,有封地、财宝,还当了大官。可介子推却看不起这些,他为人正直,看不上那些为了名利争得你死我活的人。在他心里,忠诚地辅佐重耳是臣子该做的,不是为了捞好处。朝贺完了,介子推就说自己病了,在家待着,再也不去朝堂了,他就想过平淡日子,靠自己干活,照顾老母亲,日子虽然苦,但是安宁。

晋文公封赏完了,听说介子推没得到赏赐,心里一惊,觉得很愧疚。他想起流亡时介子推割肉给他吃的事,那碗饱含情义的肉汤好像还在眼前,就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来领赏。可介子推不答应,坚决拒绝了晋文公的邀请。使者去了好几次,都被拒之门外,没办法,只能回去告诉晋文公。晋文公知道后,决定自己去介子推家,表达诚意。

晋文公到了介子推家,发现人都走了。原来,介子推不想和世俗的人混在一起,带着母亲躲到绵山去了。绵山很大,山高树密,云雾环绕,想在这儿找到介子推,太难了。晋文公看着绵山,心里着急,他知道介子推的脾气,不找到他,自己心里的愧疚永远都消不掉。这时候,有个大臣出了个主意,说从三面放火烧山,留一面出口,这样介子推为了活命,肯定会从出口出来。晋文公没办法,只好听了这个建议。

大火烧起来,很快就把绵山全烧着了,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火势蔓延了好几百里。可是,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急坏了,亲自带人上山找。他们走到一棵老柳树下,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很震惊。只见介子推背着老母亲,紧紧靠在树上,已经没气了。晋文公看到这,悲痛万分,眼泪止不住地流,他慢慢走到介子推身边,轻轻把他们放下。这时候,他发现树洞里有一片衣襟,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几行血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看着血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明白介子推的苦心。为了纪念这位忠臣,晋文公下令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都不许生火,只能吃冷食,来怀念介子推。第二年,晋文公又去绵山祭奠介子推,惊喜地发现那棵被大火烧焦的老柳树居然活过来了,嫩绿的新芽在枝头随风摆动,充满了生机。晋文公很感慨,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 “清明柳”,还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从那以后,清明节就成了人们怀念先人的重要节日,介子推的故事也在民间代代相传,鼓励着后人坚守忠义,不看重名利。

在漫长的岁月里,清明节过了上千年,一直传到现在,它的意义也越来越丰富。它不光是人们怀念祖先的庄重时刻,也是大家亲近自然、出去春游的好时候。每年清明,人们都出门去郊外扫墓,在庄严肃穆的气氛里,向去世的亲人表达深深的思念和敬意。扫完墓,一家人在田野山间走走,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心灵在这一庄一乐中得到安慰和滋养。

介子推和清明节的传说,就像一颗闪亮的宝石,镶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它包含的忠义精神、高尚品格,像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立在人们心里,时刻提醒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不忘自己的初心。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让我们在清明节这一天,放慢脚步,走进那段古老的历史,听听介子推的故事,从传统文化里吸取智慧和力量,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发出更耀眼的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青史逸韵

青史逸韵

借笔蘸墨,于青史间勾勒逸韵,讲述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