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但NASA不会资助研究

洪子轩丫 3天前 阅读数 3339 #推荐

2025年5月3日,一则来自香港《南华早报》的消息在国际科学界掀起波澜:美国科学家终于借到了中国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本,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却拒绝资助相关研究。这场跨越太平洋的科研合作背后,不仅隐藏着中美太空博弈的复杂历史,更暴露出一个困扰国际学术界多年的“魔咒”——“沃尔夫条款”。  

时间轴上的关键节点:从“嫦娥”飞天到美国科学家“曲线救国”

2020年12月:中国改写月球探索史

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区域带回1731克月壤样本,这是人类44年来首次成功采集的新鲜月球样本。这一成就让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也标志着全球月球研究进入“三国时代”。

2023年10月:中国向世界敞开“月球金库”

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宣布将嫦娥五号及后续任务采集的月球样本向全球开放申请。展览台上,来自月球背面的灰黑色土壤首次向国际科学家揭开面纱。香港大学行星地质学家钱煜奇回忆:“当时展区被围得水泄不通,许多欧美学者甚至趴到玻璃罩前记录矿物纹理。”

2024年4月:美国高校意外“破冰”

中国国家航天局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宣布,批准6个国家7家机构的月壤借用申请。名单中赫然出现两家美国高校——布朗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尽管NASA全程未参与,但这标志着美国科研机构首次通过非官方渠道获得中国月球样本。

2025年5月:科研资金困局浮出水面

石溪分校行星科学家蒂莫西·格洛奇向媒体透露,虽然样本到手,但NASA禁止使用其资金支持相关研究。这位曾参与NASA“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项目的学者无奈表示:“我们只能依靠大学自有经费和香港合作伙伴的支持。”

“沃尔夫条款”阴影下的科研突围战

这场看似普通的学术合作,实则是一场突破政治壁垒的“暗战”。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条款”,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NASA与中国进行任何技术合作。该条款的命名者——前众议员弗兰克·沃尔夫曾公开宣称:“不能让中国从我们的技术中获益。”

双重困境中的美国科学家

格洛奇团队计划将嫦娥五号样本与阿波罗计划的老月壤进行对比研究,重点分析散热特性、磁性变化及微观结构。香港大学钱煜奇教授指出:“只有用相同设备、相同条件对比中美样本,才能揭示月球地质演化的完整图景。”然而现实是:

- NASA现有月壤样本平均年龄超过30亿年,而嫦娥五号样本来自20亿年前的火山活动区,填补了关键时间空白;

- 美国科学家若想接触中国样本,需承诺不使用NASA资金,且研究设备不能涉及受控技术;

- 中方样本运输需经国会“特别许可”,存在随时被叫停的风险。  

冰层下的合作暖流

尽管障碍重重,合作仍在夹缝中推进。布朗大学团队计划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检测样本中的微量元素,而石溪分校则与香港大学共建了真空实验室,模拟月球环境进行物性测试。钱煜奇透露:“我们设计了三重物理隔离,确保实验设备完全不涉及敏感技术。”

数据背后的博弈:谁在推动科学无国界?

中国样本的科学磁力

- 嫦娥五号样本已产出100多篇《自然》《科学》论文,揭示月球火山活动延续时间比预期长10亿年;

- 2024年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带回更古老样本,其科学价值引发全球230个机构争抢;

- 目前国际申请的1.5克样本,仅占中国已分发总量的0.08%,竞争激烈程度堪比“诺贝尔奖角逐”。

NASA的尴尬处境

- 2023年NASA内部邮件显示,其行星科学部承认中国样本具有“不可替代性”;

- 美方曾试图为“沃尔夫条款”开例外,但国会以“可能泄露技术标准”为由驳回;

- 阿波罗计划库存样本381.7千克,但50余年仅批准对外发放0.5%,审批流程长达18个月。

月球实验室里的“外交官”

在这场博弈中,科学家们化身“科学外交官”。格洛奇在实验室接受采访时,指着真空手套箱说:“这些设备购置于2010年前,完全符合出口管制规定。”而钱煜奇团队则开发了“盲样分析”模式,将中美样本混合编号后同步检测,既规避政策风险,又保证数据可比性。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的发言耐人寻味:“当年美国赠予中国1克月壤,我们发表了14篇论文。如今我们已向国际分发近2克,是时候思考如何让科学回归本质了。”  

未来启示录:当科学遭遇政治高墙

这场“借土风波”暴露出三个深层矛盾:

1. 技术保护与科学共享的平衡难题:美国对华技术封锁误伤基础研究,可能使其错失月球演化研究的关键窗口期;

2. 地缘竞争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冲突:月球基地建设需全球协作,但现有国际条约难以调和资源分配矛盾;

3. 代际科研能力的悄然转换:中国已建立从采样、存储到分析的完整月球科研体系,而美国部分实验设备仍停留在阿波罗时代。

正如钱煜奇所说:“冷战时期美苏尚能合作建设空间站,如今中美为何不能共享月球数据?”或许答案藏在嫦娥五号样本的显微照片中——那些20亿年前的火山玻璃珠,正默默注视着地球上的纷争,等待人类以更智慧的方式解开宇宙之谜。

评论列表
  •   山歌  发布于 2025-05-04 13:28:50  回复该评论
    这个东西借出去就意味着不要你还的了如果真的要你还回来的话是我都会调包的意思是借真的还假的
  •   用户10xxx37  发布于 2025-05-04 15:04:50  回复该评论
    就想知道,既然是借的,我们是不是可以随时让美专家返还?这么珍贵的土壤,为什么会借出去?虽然用借一词,但借出去了就算还回来还有什么用吗?
  •   苍天啊  发布于 2025-05-04 10:58:00  回复该评论
    让外国科学家来中国研究不就行了吗,干嘛借出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洪子轩丫

洪子轩丫

洪子轩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