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坂坡怒吼到帐中横尸:张飞的暴躁基因,怎样亲手写就死亡剧本
刘备手下的将领都特别有个性,关羽善待士卒但在士大夫面前很傲慢,张飞敬爱君子但不体恤士卒百姓,两个万人敌完全是相反的。
张飞为什么被称为万人敌?看他在长坂坡的表现就会明白。
《三国志 张飞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张飞守住河岸,拆毁河桥,怒目而视,手指长矛,大叫说:“我是张益德,谁敢前来与我决一死战。”敌军没有敢靠前的,刘备得以免于一难。
为什么没人敢靠前?因为张飞太猛了,谁敢上前就是送死,谁不惜命啊!
一般来说,越是有才能的人,脾气也越大,这是人性,有才能的人难免骄傲,比如关羽,看不起黄忠,想跟马超比试一下。
张飞跟关羽的性格完全是不同的,关羽最突出的性格就是骄傲,张飞最突出的性格是粗暴。
其实刘备也有性格的人,比如鞭打督邮,三国演义把这事安在张飞头上,实际上是刘备亲自干的,人一生气难免有脾气,刘备好不容易靠战功得到安喜县尉这个官职,督邮居然不见他,能不生气吗?
张飞的粗暴体现在对待下人,其实刘备早就知道。
《三国志 张飞传》: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
刘备经常告诫张飞说:“你过度运用刑法,又随意鞭打将士,还把这些人安排在身边,这是招致祸患的啊。”张飞依然没有改变。
很多人没看懂这句话,认为张飞被杀是因为他喜欢用鞭子打人,实际上不是,刘备看得很清楚,也说得很清楚,刘备的真正意思是:你用鞭子打人也就罢了,为什么还把这些人安排在身边?
言外之意是打人没问题,但不能把这些人留在身边,人心隔肚皮,张飞打了这些人,这些人肯定会记仇的,人之常情,这是人性。
张飞把一堆记仇的人留在身边,这些人能不寻找机会报仇吗?
有句话叫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张飞就是遇到这种情况,你打人没问题,打完人之后,把这些人驱逐走就行,干嘛要留在身边呢?
刘备看出来这是张飞的取祸之道,但张飞自己不明白,也不听从刘备的建议,最终死在自己的部将之手。
张飞之死,跟脾气一点关系也没有,明显是张飞头脑简单,没有看透人心。
有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张飞明显没有防备人的心理,哪怕是自己的部将,张飞鞭打下人,应该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人怎么想的?
杀死张飞的张达、范强两人,史书没有记载他们是否被张飞鞭打,只是说他们两人谋杀了张飞,并且带着的首级去投奔孙权。
这两人为什么要谋杀张飞?大概率是被张飞粗暴对待,因为张飞不体恤士卒百姓,我认为这两个刺杀张飞没这么简单,甚至有可能牵连了孙权。
孙权偷袭荆州后杀死了关羽,刘备手下最著名的将领就是关羽,没了关羽,排名第二的将领就是张飞,在关羽死后,张飞成为唯一的万人敌。
孙权既然要面对刘备的复仇,他是最有动机杀害张飞的人,孙权大概率也了解张飞的性格,只需要派人打听一下张飞鞭打过哪些人,暗中派人与这些人联系,引诱这些人杀死张飞,就能达到比战场上杀张飞更好的效果。
张达、范强两人杀死张飞是直接投奔孙权去了,不带一丝犹豫的,而且张飞在阆中被杀的,阆中到奉节有500多公里,这500多公里都是蜀汉的势力范围,却抓不住张达与范强,实在是过于离谱,除非有人暗中帮助两人逃走,而唯一嫌疑最大的就是孙权。
这只是推测,我不相信张达与范强背后没有孙权的支持,能够逃出500公里去投靠孙权。
刘备听说张飞被杀,只是说:噫!飞死矣。
显然并不感到意外,此时的刘备忙着准备起兵讨伐孙权,没有心思去调查张飞的死因,刘备大概率认为张飞鞭打下人,下人报仇杀了张飞。
张飞之死,与他的性格没有关系,与脾气也没有关系,一是因为张飞头脑简单,没有防人之心,或者说张飞太大意了,把仇人放在身边也不担心,历史上有多少人是被自己的亲信杀死的,数不胜数,张飞显然不在乎。
二是孙权可能涉及张飞的被杀,虽然是推测,并非毫无道理,这里面有太多的疑点,史书并没有说张飞鞭打过张达与范强,有可能打了,有可能没打,但两人显然与张飞有矛盾,不然孙权也无法利用这种关系达到目的。
史书对关羽和张飞的评价是:
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关羽刚强而自骄自傲,张飞粗暴而没有恩德,都因为短处而失败,这也是常理。
张飞粗暴而没有恩德,这的确是性格问题,但张飞之死,真的不是脾气暴躁,而是头脑简单,没有防人之心,被鞭打的人,哪怕被杀掉或者赶走,张飞不也至于身边充满了仇人,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一代名将死得如此窝囊,也让人着实可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