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游西藏” 后续:公司停业,处罚过轻引发公众不满
近日,一段海南牌照救护车在西藏墨脱违规鸣笛、停车拍照的视频引发广泛争议。5月13日,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称,涉事车辆属于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民办营利性机构),系非急救医疗转运车,无权在非紧急情况下使用警报器。目前,该公司已被责令停业整顿,涉事车辆非法加装的警报器被拆除,相关人员被罚款200元。
4月12日,有游客在墨脱公路发现一辆车牌为琼B120BB的救护车多次鸣笛要求让行,但随后该车竟停在景区,车上两男一女下车拍照,其中一名女子身着黑色皮短裙,与救护车执行急救任务的形象严重不符。当游客质疑其行为时,车上男子态度强硬,称:“违规归公安机关管,不归你们管!”并反问:“抗震救灾你们去了吗?”后经核实,该男子为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西藏站站长。
官方通报:涉事公司停业整顿,罚款200元
三亚市卫健委在通报中表示,该车长期派驻西藏,由西藏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管理使用,存在违规使用警报器的行为。墨脱县公安局已对涉事车辆拆除警报器并处以罚款,但200元的处罚金额引发舆论质疑,认为惩戒力度不足。
舆论争议:救护车特权滥用恐透支社会信任
1. 特权滥用:救护车本应用于紧急救援,却被用于旅游,损害公众对特种车辆的信任。
2. 处罚过轻:仅罚款200元,难以震慑类似违规行为。
3. 涉事人员态度恶劣:作为医疗救援机构负责人,不仅未认错,还以“抗震救灾”为由辩解。
专家建议:加强救护车分类管理,杜绝“黑救护”乱象
目前,救护车分为急救车(120)和非急救转运车,后者通常不享有优先通行权。专家建议,应在车辆外观上明确区分两类救护车,避免公众混淆。此外,多地已开始整治“黑救护车”问题,如秦皇岛市卫健委建立救护车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非急救转运车辆管理。
此次事件暴露了民营医疗救援机构的管理漏洞。三亚市卫健委表示,将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整治,确保救护车依法依规使用。未来,如何防止“救命车”沦为“特权车”,仍需监管部门和公众共同监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