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和普京见面前,先用俄语发表署名文章,对中俄关系一锤定音

庆彬有理 1天前 阅读数 1849 #军事

中方领导人和普京见面前,在俄罗斯媒体发表俄语署名文章,具体阐述了这次对俄罗斯国事访问的愿景,重点围绕二战历史、战后国际秩序、双边战略合作等方面展开,可谓是对中俄关系一锤定音。

首先,中方在文章中,回顾了中国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密切合作,这一共同的历史记忆,构成了中俄世代友好的强劲动力。

【专机落地俄罗斯前,中方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即便在80年后,对于当前复杂、多边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这依旧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如何以史为鉴,从二战中汲取经验教训,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中俄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重要命题,彼此间也不缺共同语言。

这要求中俄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不容任何声音,否定中苏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贡献,这同时也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构成。

这里就不得不提,如今西方的思想界、战略界、政治界,受到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是开历史倒车、歪曲二战真相、否定胜利成果的重灾区,目的是持续制造对立,曲解二战叙事,进而为自己的反俄反华立场制造借口。

对此,中俄有必要,也有义务在国际舆论上以正视听,这不只是争夺话语权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二战后秩序的存续。

【中方指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是中俄关系的突出特征】

在俄罗斯举行“胜利日”纪念活动之际,中方领导人应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既是要为中俄战略合作进行下一步部署规划,同时也是表明坚定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态度。

普京下半年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回访中国,也是一样的道理。

中方随后还提到,台湾回归中国,既是二战重要胜利成果,也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岛内形势如何变化,外部势力如何干涉,都无法阻止中国统一的历史大势。

而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言行表现,得到了中国的高度评价。毕竟中俄承诺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只是说说而已。

长期以来,普京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支持中国为统一采取的一切举措,这得到了中方的高度评价。

【普京已准备好隆重接待中方领导人】

说到二战后国际秩序,始终绕不开联合国的成立。

如今,关于安理会改革的呼声愈演愈烈,一部分是出于推动国际治理革新,朝更多极、更有序的方向改进,这些客观需求需要予以重视;

也有一部分是别有用心,试图炮制议题,牟取政治私利,比如说让自己与五常平起平坐。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脱离历史。

比如说中俄在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是历史形成,同时也是用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换来的,是中俄核心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安理会改革,不可能绕过这一点,否则就是否认历史。

再然后,联合国存在的意义,就是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推动多极格局。

【俄罗斯这几天在为阅兵式进行彩排】

国际形势越是不稳定,就越是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国际秩序应该以国际法为基础,而不是西方国家挂在嘴边的“基于规则”。

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坚持正确的全球治理观念,零和博弈并不可取,要兼顾各方的合理关切,在处理分歧时,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的原则,而在深化关系时,要做到结伴而不结盟,才能有效维护多边体系。

整体而言,中俄关系俨然走在这方面的前列,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就是中俄战略合作的突出特征。也正因为如此,中俄才能充分发挥大国影响力,成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完善全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

文章最后,中方进一步总结说,中俄关系具有清晰的历史逻辑,强大的内生动力,不会受制于任何第三方因素。不仅如此,双方还要共同抵制任何破坏中俄互信的图谋。

【特朗普试图对中美俄三边关系再平衡】

这句话有很清晰的指向,近段时间,东欧个别小国,为了标榜自己的反俄立场,开始拿中俄多年前就已经解决的历史问题说事;

另外,包括美国对中美俄三边关系“再平衡”的尝试。过去这几个月,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他不想看见中俄“走太近”。

不过这段时间,美俄几次接触后,俄罗斯都会及时向中方通报有关情报。这体现的是中俄战略关系的高度互信。这种互信,对于中俄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的深度合作,都是重要保障。

当初中俄共同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80年后的今天,中俄要做的事情,本质上并没有改变,那就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核心利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庆彬有理

庆彬有理

拓展思维世界,给广大读者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