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从废品堆捡来的烟盒,已过去几十年,有些烟现在还在抽

金色微阵营 4天前 阅读数 3 #国际

70年代出生的人,好多人就算没收集过烟盒,起码也看过别人收集。我记得我小时候,就经常到附近的垃圾堆里面去翻烟盒,那时候真不知道什么是脏。

捡回来的烟盒就想办法弄干净,压在床底下压几天时间,把它尽量压平,然后找个本子夹起来,就变成了自己的收藏品。

这些烟盒也算是一个时代的见证,直到现在这些收藏品还放在家中,虽然他们因为品相实在太差一分钱不值,但也是儿时的美好回忆。

当时收藏的烟盒中,有很多都是专供给普通人的低档烟。比如这款烟盒上面写的就是经济烟,很多老农民抽的就是这个,但在当时那个年代,这已经比旱烟还要高级了。

广州卷烟厂出品有一款名叫银球的烟,当时在我们老家卖的不错,价格也比较便宜。这种烟一般是公社干部抽,和上面说的经济烟就完全是两个档次。

最知名的应该就是大前门,这种烟没有带过滤嘴,是很多人兜里面的标配。小时候一直不知道大前门在哪里,只知道它在北京,长大了之后更是个糊涂账,估计应该是去过了,只是没对上号。

还有恒大牌香烟,当时也攒了不少烟盒。那时候卖的价格是3毛钱,但现在已经变成了30多块钱。我从会抽烟的时候就比较喜欢抽恒大烟,一直抽到我来山东之前。来了这边后就再也找不到了,也就回老家时才能抽上两根。

我小时候看大人买烟就已经没有烟票了。记得听抽烟长辈说,以前还是需要烟票的,光有钱都不行,最后逼着大家伙只能出去捡烟头。一直到八九十年代,街上还有不少捡烟头的人,好像还能卖钱。

另外我们常见的烟还有双马,万宝路,云烟,牡丹,飞马,群英,阿诗玛这些烟。这里面万宝路是进口烟,现在早就不见了这款车的踪影。

抽烟的人也是分档次的,大领导干部抽大中华,一般的干部抽牡丹花,再小一点的干部抽草原花,普通工作人员抽友谊花,工人阶级抽经济化,农民伯伯吹喇叭,至于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跑到街上去找河边的马草杆,点燃了之后用来抽,居然感觉也挺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金色微阵营

金色微阵营

我们到底需不需要金色微阵营?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