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借车反成仇人!开走奥迪后 20 万现金消失,法院判了
杭州的林悦和苏晴是 10 年闺蜜,两人都住着豪宅开着豪车,平时往来密切。去年 3 月,林悦出差时接到苏晴借车电话,特意发了两段语音:
第一段:“去我家找保姆拿钥匙,开走用几天没问题。”
3 秒补充:“开奔驰哈。”(语音总时长仅 3 秒)
可苏晴觉得闺蜜平时常开奔驰,担心开走影响她出行,反而开走了较少使用的奥迪。谁也没想到,这个 “贴心选择” 成了矛盾导火索。
二、20 万现金离奇消失,洗车监控成关键一周后林悦回家,发现奔驰原封不动停在车位,奥迪归还后后备箱却空空如也:“我出差前从银行取了 20 万,特意放奔驰后备箱,现在钱没了!”
两人调取洗车店监控,画面显示工人洗车时打开过后备箱,但未接触任何物品。苏晴喊冤:“我连后备箱都没开过,根本不知道有钱!” 林悦却咬定:“我明确让开奔驰,你非要开奥迪,现在钱丢了就得负责。”
三、法院判了!双方过错责任引争议民警调查发现,林悦有银行取款凭证,却无法证明现金确实放进奔驰。法院审理认为:✅ 苏晴过错:明知车主明确要求开奔驰,却擅自更换车辆,导致无法核实现金存放位置,存在重大过失;✅ 林悦过错:明知奥迪可能存放现金,借车时未明确提醒闺蜜 “两辆车状态不同”,也未事后第一时间确认车辆,未尽谨慎义务。
最终法院判定:苏晴承担 70% 责任,赔偿 14 万元;林悦自行承担 30%。二审维持原判,曾经的闺蜜彻底决裂。
四、借车纠纷给所有人提了个醒这场闹剧背后,藏着 3 个重要教训:
借车必确认细节:车型、钥匙、车内物品状态,最好微信文字确认(语音易被忽略);
大额现金别放车里:监控盲区多,一旦丢失难以追责;
友情归友情,责任要厘清:涉及财物转移,提前说明风险比 “不好意思开口” 更重要。
网友热评:“3 秒语音谁会注意?苏晴好心办坏事,但车主自己放现金也有责任吧?”“法院判得合理,擅自改开车辆就是过错,毕竟车主有明确指令。”“20 万放后备箱心真大!这闺蜜情算是彻底没了……”
今日互动:你认为苏晴该赔钱吗?借车时遇到 “好心办坏事” 该如何处理?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也提醒身边人借车要谨慎~
(关注我,解锁更多社会热点解析,带你看懂人间百态背后的法律逻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