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为什么知道马谡不可重用?有三个原因

龍和影Jackiemovie 2天前 阅读数 45 #历史
前言

刘备临终前,竟然一眼看穿马谡不可重用?这到底是未卜先知,还是早有端倪?这并非刘备的偏见,而是基于三个重要原因!

可惜,诸葛亮没有完全听从,最终导致街亭一败,满盘皆输。

刘备究竟看透了马谡的哪些致命弱点?这三个原因又如何影响了蜀汉的命运?

马氏五常,幼常之名不副实

所谓"马氏五常",乃是马氏五兄弟的并称。老大伯常、老二仲常、老三叔常、老四季常,个个才华横溢。

当然,提到马家,不得不提那位异军突起的老四——马良。马良不仅才华出众,而且谦逊好学,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赏识。

他曾出使东吴,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成功说服孙权援助蜀汉,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叹天妒英才,马良未及而立之年,便随先帝征伐东吴时,命丧乱军之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从此只留下惋惜的叹息。

马良的英年早逝,令马氏家族和蜀汉军政界都倍感失落。人们本以为,马谡可以继其兄之风,成为蜀汉的栋梁之才,却不料他的表现与其兄大相径庭。

而马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却是"言过其实"四个大字。

空有其表,终难成器。马谡虽然才华横溢,但他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这与他兄长马良谦逊好学的品行形成了鲜明对比。

先帝对马谡的评价,已经预示了他的结局——必将因其傲慢与自负而酿成大错。

天资聪颖,不知进取

马谡虽为马氏五兄弟中最小的一个,却也是个天资聪颖的少年。他自幼勤奋好学,尤其喜爱兵法谋略。

然而,马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年轻时只在牧、郡做些闲职,直到建兴四年,才被征召为军师掾属,供职于丞相诸葛亮幕下。

这期间,马谡虽博览群书,却缺乏实践锻炼,军事才能难以得到真正提升。

马谡初入幕府,即高谈阔论,言之凿凿。诸葛亮见其才华出众,亦颇为赏识。然而,马谡在诸葛亮面前也毫不谦逊,常常以过人才智自诩。

先帝察其言行,料定此子必难成大器。马谡的狂妄自大,已经在刘备心中埋下了不祥的种子。

他深知,一个不懂谦逊、不知进取的人,即使才华再高,也难以担当重任。

纸上谈兵,欠缺历练

马谡虽博览兵书,却从未上过战场。他高谈阔论,信口开河,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先帝与诸葛亮皆是久经沙场的统帅,岂会听信马谡的空谈。

马谡虽然对兵法理论颇有研究,但他缺乏实战经验,根本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真正的战场上,纸上谈兵是毫无用处的。

反观马谡兄长马良,他出使东吴,靠着出众的谋略与口才,成功说服了孙权,得到了东吴的支持。

先帝对马良赞赏有加,任其为蜀军先锋,可谓委以重任。

马良不仅谋略超群,而且具备实战经验,深得刘备信任。他在军中的表现,更是有目共睹。

然而,马谡虽学富五车,但他缺乏实战经验。

真刀真枪地上阵杀敌,远非纸上谈兵可比。马谡虽然对兵法有一定的理解,但他从未真正领兵打仗,对军事指挥可谓一窍不通。

这样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又怎能担当大任呢?先帝对此早有预见。

难堪大任,自负轻敌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受先帝临终嘱托,北伐中原,一雪前耻。

他任命马谡为前锋,率军驻守街亭。这本是马谡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然而他却因轻敌自负,酿成大错。

马谡虽然才华横溢,但他骄傲自负,目中无人。他根本不把魏军放在眼里,认为凭自己的才能,足以应对一切。

马谡只知兵法,全然不察地利。

他不顾部下劝阻,执意在山谷间安营扎寨。

魏将张郃来袭,断其水源,蜀军被围困七日,终致全军覆没。马谡因自负轻敌,葬送了数万将士性命。

他的失误,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错误决策,更是性格上的致命缺陷。一个不懂谦逊、不知进取、自负轻敌的人,又怎能担负起守卫疆土的重任呢?

畏罪潜逃,忘恩负义

街亭失守,马谡不思悔过,反而畏罪潜逃。他的好友向朗明知他的去向,却隐瞒不报。

诸葛亮恼怒之下,将向朗免官。马谡身为一军主帅,理应以身作则,勇于担当。

然而,他非但没有为自己的失误负责,反而选择了逃避。这样一个在危难时刻只知自保的人,又怎能值得重用呢?

马谡身为蜀汉大将,理应勇于担当,哪怕拼死战斗,也要夺回街亭。

即便无力回天,也当面见丞相,请罪伏诛。

然而,他非但没有接受惩罚,反而东躲西藏,实在是忘恩负义,没有担当。马谡的所作所为,不仅辜负了诸葛亮的信任,更辜负了先帝的期望。

他的懦弱和不忠,已经注定了他必将被历史所唾弃。

先帝远见,料定结局

先帝料定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并非偶然。

早在马谡担任绵竹县令时,他就察觉此人不知进取,好大喜功。后来马谡升任越巂太守,更是骄横跋扈,不可一世。

先帝以其超凡的洞察力,早已看透了马谡的本质。他知道,这样一个骄傲自负、目中无人的人,根本无法担当重任。

马谡虽才华出众,却自负轻敌,欠缺历练。

如此人若掌兵权,势必酿成大错。先帝早已看透马谡的致命缺陷,生前便再三告诫诸葛亮,千万不可重用。

然而,诸葛亮却没有听从先帝的劝告,执意重用马谡。这一决定,不仅导致了街亭的失守,更为蜀汉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诸葛遗憾,酿恨千古

诸葛亮虽是蜀汉的栋梁之才,却不善察人。

他错信马谡,以致酿成街亭惨败。从此,诸葛亮每次北伐,都只能以守势对敌,再难有所作为。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却因为错误地重用马谡,而使自己的北伐大业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若马谡肯恪守臣节,勇于担当,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但马谡的自负、怯懦和不忠,彻底葬送了蜀汉的未来。他成为千古罪人,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马谡的失败,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蜀汉政权的悲哀写照。如果诸葛亮能够及时觉察马谡的缺陷,及时采取措施,或许历史会有不同的结局。

结语

先帝刘备独具慧眼,马谡的三大致命缺陷——才而不学、轻敌自负、畏罪潜逃,在他眼中一览无遗。

诸葛亮罔顾先帝临终嘱托,执意重用马谡,最终酿成恶果,留下千古遗憾。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龍和影Jackiemovie

龍和影Jackiemovie

蒋子淳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