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媒:菏泽“牡丹外交”倡导文明包容对话

中国山东网菏泽 6天前 阅读数 2 #社会

参考消息网4月17日报道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4月14日刊登记者拉斐尔·恩里克·泽尔贝托采写的报道,题为《中国城市押注“牡丹外交”加强与世界联系》,报道编译如下:

当我去年首次造访中国山东省菏泽市时,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我眼前展开:这座被誉为“中国牡丹之都”的城市已建立起完整的牡丹农业产业链,涵盖种植、加工及衍生品开发等多个领域。我被这一“牡丹经济”深深吸引,它为菏泽创造了50万个就业岗位,去年牡丹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人民币。

今年受邀再访菏泽时,除了“牡丹经济”的繁荣,我开始关注这座城市的其他特质:栽培历史达1500年的牡丹,以及这座城市不远处的中华文明摇篮黄河。

此次到访菏泽,我转向探寻当地的人文风情,并重游了热门景点曹州牡丹园。去年我只关注了不同的牡丹品种,而此次我将目光投向游客:携家带口的市民、年轻情侣、玩耍的孩子……生机盎然的图景在我眼前展开。

牡丹花盛放期间,公园会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提升游客体验。我欣赏了穿汉服的年轻人表演的舞蹈,还遇见了带着牡丹花束与游客互动的机器狗。近年来,机器人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应用范围广泛。

晚餐后,我租了一辆电动滑板车探索城市。夜市上各色小吃摊飘出的香气,令我后悔已经吃了晚餐。

我还参加了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菏泽市政府称,牡丹象征吉祥、和平与友谊,牡丹作为深受世界喜爱的中华文化元素,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菏泽的文化名片不仅限于牡丹,还包括“曹州”的悠久历史与黄河文化。在上述论坛期间,黄河的经济、文化、生态价值与牡丹一样受到热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阐释了黄河流域近期发展对沿岸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强调通过智能平台实现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马尔代夫驻华大使法泽尔·纳吉布强调了菏泽牡丹盛开的绿色田野与马尔代夫蔚蓝海洋之间的对比,以及马尔代夫与海洋的关系和中国文明与黄河的关系之间的相似性。“河流和海洋这两个象征提醒我们,文化认同根植于自然环境,跨越国界,将我们彼此连接。”

当菏泽举办上述论坛之际,世界正关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这种对比使我清晰看到,这里所倡导的平等包容文明对话模式,与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单边主义、不民主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菏泽之行时间虽短,却让我带着崭新认知返回北京:包容对话、互学互鉴、合作共赢才是历史潮流,必将如黄河般奔涌。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就像一场过境风暴,而文明长存。(编译/韩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国山东网菏泽

中国山东网菏泽

在这里,感知菏泽,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