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都帮蒙哥夺取汗位,蒙哥派旭烈兀西征,与拔都弟弟交战
成吉思汗快不行的时候,他老人家明确交代了,以后蒙古的大汗位置,都得留给窝阔台家族的人,哪怕他们那时候还嫩着呢。可这话真的管用吗?拔都跳出来说了,他觉得爷爷的话不算数,还是得看谁拳头大,谁才有发言权。
在1250年那会儿,拔都靠着强大的武力,在中亚地区搞了个大会,叫忽里勒台。在这个大会上,他力挺蒙哥坐上了大汗的宝座。打那以后,蒙古大汗的位子就不再是窝阔台家族的了,而是转到了拖雷家族手里。这个转变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后来林丹汗被皇太极给打败。
蒙哥这家伙,打仗本事真不算出众,但他能坐上大汗的宝座,还多亏了他堂哥拔都的鼎力相助。拔都放话了:只要我想推蒙哥当大汗,我就能找出一堆合适的理由来;毕竟,爷爷成吉思汗留下来的那些话,怎么解释,那得我说了算。
在1250年那会儿,忽里勒台大会上可热闹了,窝阔台家和察合台家都不愿意买账。这可咋整呢?拔都想了想,干脆派他弟弟别儿哥,带着五万铁骑直奔漠北去了。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再推蒙哥一把,让那些不服气的诸侯王们也得认栽。
说起来,拔都那可是铁了心支持蒙哥,让蒙哥顺利坐上了蒙古帝国的大汗宝座。那么,蒙哥又是怎么回馈拔都的呢?蒙哥曾公开表示,这世上没啥是永恒的朋友关系,只有利益才是长久不变的真理。
蒙哥跟钦察汗国说好了,要把南高加索那块地给他们。但转头呢,他又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往西边去打,目标正是南高加索,还说等打下了就给他们。这么一来二去的,矛盾可就出来了。
然而,旭烈兀却没有履行承诺,这让拔都的弟弟别儿哥大为不满,两人直接动起手来,率领大军在南高加索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数十万士兵在这片土地上拼死搏斗。
1253年那会儿,蒙哥让自己的亲弟弟旭烈兀带着10万大军往西边打。这支大军从辽阔的草原上浩浩荡荡地启程,主要目标是西亚、两河流域,还有呼罗珊那些地方。他们就像是在西域的几个小国家之间,硬生生地插了一杠子。
旭烈兀往西边打仗那会儿,拔都还在人世呢,但奇怪的是,钦察汗国并没有加入这场战斗。时间一晃,到了1256年,拔都因病去世了,然后他弟弟别儿哥就接了他的班。别儿哥上位后,和旭烈兀商量了一番,最后两人都同意,南高加索那块地方就归钦察汗国了。
蒙哥说的话就一定能兑现吗?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还得先把那片地给攻下来才行。别儿哥虽然没亲自上阵打仗,但他给旭烈兀提供了不少后勤上的帮助,这也算是出了一份力。
1258年那会儿,旭烈兀带着大军打下了叙利亚,阿尤布王朝就这么没了。之后呢,他又一路攻到了巴格达,阿拉伯帝国也跟着倒台了。说起来那哈里发,真是惨,最后是被战马活活踩死的。
1259年那会儿,蒙哥大汗突然去世了,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中东。旭烈兀一听,没办法,只能先撤军,回到呼罗珊那片地方,瞅瞅中原的军事和政治局势咋样。这样一来,蒙古在中东的势力可就大不如前了。
1260年的时候,怯的不花又带着六千蒙古骑兵去攻打叙利亚了,这回他们跟马穆鲁克王朝的三万骑兵在艾因贾鲁特这个地方干了一仗。可没想到啊,他们的盟友突然反水了,这样一来,蒙古军队就打了败仗,怯的不花也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
那场仗一打完,蒙古往西边打的路子就算是走到头了,蒙古的骑兵也没能进到北非的地盘。旭烈兀心里其实还惦记着再把叙利亚抢回来,可惜啊,别儿哥愣是没给他这个机会。钦察汗国和马穆鲁克王朝那俩,居然联手了,一块儿对付起了旭烈兀。
别儿哥和旭烈兀,他们是成吉思汗的亲孙子,两人还是堂兄弟的关系。想当年,别儿哥还亲自带领了五万大军跑到草原上,去支援拖雷家族,想要帮他们拿下蒙古的汗位。可这就让人纳闷了,他们之间怎么后来还动起手来了呢!
在南高加索那一块儿,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几个地方,总是矛盾不断。当初,蒙哥打算把钦察汗国那边的地方给分出去,可旭烈兀心里头不乐意啊,他非得要自己占着不可,这样一来,就背弃了原先的约定。
为啥旭烈兀没守住那个协议呢?其实想想也明白,蒙古那时候内部争斗得厉害,各个诸侯王都眼巴巴地盯着地盘,想要多占点。他们心里打的算盘是,到手的地盘哪能轻易拱手让人,就算之前说了什么好听话,到了关键时刻,也照样可以不认账。所以说,那些承诺啊,在蒙古诸侯王眼里,可能就跟过眼云烟似的,一吹就散。
南高加索那地方,土地肥沃得很,还紧挨着黑海,经济贸易特别红火,旭烈兀和别儿哥都眼馋得很,都想把它收入囊中。那时候,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正为了谁当大汗争得不可开交。忽必烈为了拉拢他的三弟,就给了他个大官当,叫伊儿汗,管的地盘正好就是南高加索那片。
为啥忽必烈要这么做呢?原来,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这三大势力都站边阿里不哥。这样一来,忽必烈就感到压力山大了。他琢磨着,得在西边找个帮手,好跟这三大汗国抗衡,减轻点自己的负担。这样一来,他就能专心对付阿里不哥了。
有了忽必烈的大力支持,旭烈兀心里底气十足,他毫不犹豫地派兵进驻了南高加索地区,明确表示那里的主权归他所有。术赤一系的诸侯们对此并不买账,但旭烈兀可没跟他们客气,该动手时就动手,该赶人就赶人。这一连串强硬举动,彻底把别儿哥给惹火了。
1262年的时候,别儿哥发动了两场南下的军事行动。他派那海带着三万骑兵当先锋,一路冲进了阿塞拜疆,把旭烈兀手下的大将失烈门给赶了出去。而别儿哥自己呢,则是去攻打呼罗珊这个地方。
失烈门这人特别能打,跟着旭烈兀四处征战,厉害得曾把叙利亚都给打趴下了。那时候,他手下有五万精兵,所以根本不把那海放在眼里,可没想到,最后却吃了大亏。
那海用计把敌人引进了埋伏圈,然后发动突袭,一下子就干掉了好几千人,失烈门吓得屁滚尿流地逃跑了。旭烈兀一听这事儿,火冒三丈,立马亲自带兵出征。他在打耳班跟那海展开了一场恶战,最后成功地把那海给打败了。
旭烈兀的人马众多,那海这边明显处于下风,但他始终没有投降的念头。旭烈兀呢,有个挺大的爱好,就是爱喝酒。他看到那海撤走了,就跑到那海丢下的军营里头开起了派对,士兵们一个个喝得东倒西歪,不省人事。
小看对手,可是要吃亏的。那海出其不意,给蒙古大军来了个回马枪,旭烈兀完全没防备,匆忙应战,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灰溜溜地撤退。
那海瞅准时机,发起猛烈攻势。旭烈兀的军队在帖列克河那儿挤成一团,结果把河面的冰层都给压塌了,好多士兵掉进河里淹死了,死伤过半,旭烈兀自己也只能灰溜溜地逃跑。这时候,别儿哥还在另一边忙着攻打呼罗珊呢,压根儿没参与这场战斗。
旭烈兀回到了两河流域后,就开始忙着集结兵马,打算再次攻打南高加索。而另一边,别儿哥和马穆鲁克王朝联手了,他们打算一起对付伊利汗国。这样一来,旭烈兀就得同时应对两边的敌人,打得非常吃力,而且兵力也折损了不少。
拔都出手相助,让拖雷家族成功坐上了汗位。但没想到,拖雷家族转头就占了术赤家族的地盘。这样一来,两家人从好朋友变成了死对头,直接开打了。再后来,钦察汗国把旭烈兀建立的伊利汗国给灭了。
在这个世上,朋友和敌人都不是长久的,真正长久的是利益。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之间的不和,那是注定的,说到底就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蒙哥让旭烈兀去西边打仗,这其实是拖雷家族的一个大计划,想在那些西域的国家里安插自己的人,好让家族势力变得更大。虽然蒙哥嘴上说把南高加索给了拔都,但那其实只是说说而已,他压根儿就没打算真给。
就算蒙哥没去世,旭烈兀也肯定不会放弃南高加索那块肥沃的土地,更不会轻易把它交出来。旭烈兀一旦踏上了西征的路,那就意味着他没法再回到漠北老家了,西亚、中东还有两河流域,将会成为他以后的新家。
蒙哥在想要成为大汗那会儿,非得得到拔都的撑腰,还得跟术赤家族联手才行。等他真的坐上了大汗的位置,心里头就开始犯嘀咕了,生怕别的诸侯王势力太大,抢了他的风头,动了他的奶酪。蒙哥心里明白,自己能够上位,离不开拔都和术赤家族的支持。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他得确保自己的权力稳稳当当的。所以,他可不乐意看到其他诸侯王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强,到时候万一哪天不听使唤了,那他的大汗之位可就坐不稳了。于是,蒙哥开始琢磨着怎么平衡各方的势力,既不能让谁一家独大,也不能让自己被架空。毕竟,大汗这个位置,可不是那么好坐的。
拔都本来有能力支持任何人当大汗,他选了蒙哥,自然也能选别人。所以蒙哥坐上蒙古大汗的宝座后,心里头并不乐意看到钦察汗国一家独大。他更希望西边那些诸侯们能互相制衡,打来打去,而他呢,就在中间当个和事佬,这样好让整个帝国稳稳当当地运行下去。
拔都和别儿哥伸手帮了蒙哥一把,让他坐上了皇位,但这事儿对钦察汗国来说,其实没啥大不了的实惠。钦察汗国心里头盘算的是,最好是让拖雷家和窝阔台家在草原和中原那边斗来斗去,自己呢,就专心去外面闯闯,开疆辟土,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之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