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独立生存,一个离开宿主就消亡,细菌和病毒哪个更可怕?

科学信仰 5天前 阅读数 82 #科技

细菌病毒,听到这四个字,我们就会联想到疾病,那么什么是细菌,什么又是病毒?哪一个更可怕呢?

对于我们来说,细菌和病毒都是极其微小的,不借助观察仪器是无法看到的,而且它们都与疾病有关,所以我们常把两者放在一起来说,可实际上细菌和病毒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从本质上来讲,细菌与其他种类的生命形式并没有区别,因为它拥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即便是最为微小的细菌,至少也是由一个完整的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与外部世界隔绝的独立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拥有各式各样的细胞器,可以独立完成生命的基本活动,比如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繁衍后代等等。

反观病毒,它比细菌更加微小,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从本质上来讲,它只是一团遗传物质罢了。没有细胞结构,就不能进行生命的基本活动,所以病毒只能依靠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并利用其它生物细胞的细胞器来完成自身遗传物质的复制。也就是说,病毒不能脱离宿主而长期独立存在,如果一种病毒可寄生的全部宿主都灭绝了,病毒也就会随之灭绝。

正是因为病毒的这种特性,在科学界对于它生命体身份的认证一直存在争议,毕竟一种连细胞结构都不具备,无法独立完成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如果也能被认为是一种生命,实在有些太过牵强。

了解了细菌与病毒的区别,我们也就明白了细菌和病毒在导致疾病方面为何会存在差别了。细菌拥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所以更为强大,身体的免疫系统想要杀灭细菌并不容易,因此在感染了细菌之后,身体很难自行康复。

但同时也正因为细菌拥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也就有了明确的弱点,如果我们破坏掉细胞的完整性,让细胞与外界的壁垒消失,细菌就会死亡。

所以身体难以应付的细菌感染,一片小小的抗生素往往就能解决。病毒与细菌不同,它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而且体型更小,所以通常情况下,身体的免疫系统想要杀灭病毒是比较容易的,反而是人类想要借助药物杀灭病毒却相对困难,因为它不像细菌那样,只要破坏了细胞结构就可以杀灭,它本身就如同一团“烂肉”,普通的伤害不足以造成致命的破坏。

因此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感冒七天好,吃药也是七天好”。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病毒,身体的免疫系统都可以将其杀灭,当一种较为强大的病毒出现时,身体的免疫系统对其无能为力,人类一时又难以找到应对的方法,就会导致严重疾病的发生,所以历史上很多造成严重后果的传染性疾病,多数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虽然细菌和病毒可能导致疾病,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是人类的敌人。

在我们的身体内就有多达500种以上的有益菌,它们寄生于我们的身体内,同时也为我们提供帮助,比如乳杆菌、双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等等。

此外,日常我们食用的发酵食品也少不了酵母菌的帮助。而病毒在生物的演化方面则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病毒的活动可以加速生物的基因变异过程,而进化的本质就是随机变异,之后有益于生存的变异会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被保留下来。科学家认为,如果地球上没有病毒,那么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可能还处于相对低级的状态,更不用说什么智慧与文明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科学信仰

科学信仰

科学是一种规律,信仰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