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赞同文旅局长把巨婴游客接家里
五一假期,湖北王女士和亲友自驾从宜昌出发,目的地是恩施州宣恩县。没有订酒店,也没做攻略。晚上找不到住处,一行人打电话给文旅局,最后四人被安排住进了局长家。
不是局长家一例。那两天,宣恩县安排了30多位没房住的游客,方式基本是“无偿提供住宿”——局里职工把自家空房腾出来,普通市民也主动接人住家。有人感动得点赞,有人愤怒地喊“巨婴”。
王女士一行的确找了几个小时房,没找到。但宣恩县城本就不大,节假日人满为患是意料之中。当地总人口36万,县城10万,五一头三天涌入65万游客。高峰期不预订住宿,找不到房是大概率事件。
他们不是被坑,是自己赌错了。
宜昌到宣恩,开车不过3.5到4.5小时。找不到住处,完全可以当天原路返回。嫌累也有选项:开车到恩施,再坐高铁回家,比原路还省时间。
坚持不回家也有退路。宣恩不行,周边其他县市总有房吧?在美团、高德上找不到一间酒店?不是没有,是不想出高价。一晚一千觉得贵,两千更不愿意掏。他们不是没选择,是不愿意为选择付出代价。
自驾游不是穷游。你有车,真到山穷水尽,大不了车里睡一晚。成年人不该总等着别人来兜底。
更夸张的还有四川内江来的游客,距离更远,照样不做预定,最后也是找上了文旅局。局里接人、安置,成了“万能客服”。
这种现象不止宣恩。
5月1日,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文旅局副局长在直播介绍景区,网友在直播间疯狂求助:晚上没地方住。文旅局迅速响应,开放学校宿舍1600间,送床上用品、洗漱包、早餐,安置1500余人。文县也给200余人安排住处,还有伴手礼。
这不是应急,是“宠溺”。
有人开始总结经验:有事找文旅,比找爸妈还好使。
网友看不下去,不是没同情心,而是觉得底线被突破。不是谁都该为游客的失误买单。不是一句“人多了”就能掩盖“不做准备”。
文旅局也有苦衷。宣恩县旅游收入占GDP比重57%,是整个县的核心产业。陇南市也一样,旅游收入占比39%。比重越高,越不能出岔子。游客不是客人,是经济命脉,是政绩来源。
为了接住这份产业,地方政府做得够多了:政府单位开放停车场、厕所,国有停车场10元封顶,轻微交通违法免罚,夜景灯光延时、音乐喷泉延时、出租车延时运营,体育馆设100个应急床位,还配牙刷拖鞋……没有哪个城市对游客的“吃喝拉撒”照顾得更细。
这不是在作秀,而是抢产业。
毕竟能破局的地方产业不多,文旅是少数能“变现”的抓手。城市形象、地方流量、带动消费,全靠游客撑起来。不拼不行。
但拼,不等于跪。
文旅局不是应急办,不是救助站,不是你旅途中的后妈。服务游客也要讲底线。该照顾的是合理需求,不是无底线索取。
景德镇的例子就是反面教材。去年国庆,一家四口没订房,晚上找不到住处,上网喊话政府:帮忙找便宜又条件好的酒店。没成,他们在车里将就了一晚。事后发话:“再也不来景德镇了。”
这不是投诉,是绑架。
没人欠你一次完美假期。没人有义务为你的失误兜底。
更荒唐的还有人累了不想走路,当着孩子面要求警察用警车送她回去;还有人因为排队久就差评,忽略节假日人流是常态。
如果文旅局什么都接,最后只能迎来更大的“巨婴潮”。你解决了这次住宿,下次是不是还得帮游客搞到高铁票?帮他带娃?帮他拍照?
而那些认真做攻略、熬夜抢房、花钱住酒店的人呢?他们成了冤大头。
被纵容的不是游客,是不负责任。
没有人天生巨婴,但一旦有人替他承担后果,他就学不会长大。你越宠,他越懒。越顺,他越依赖。
所以问题不是文旅局做得多了,而是做得太顺了。
该说“不”的时候,就别犹豫。
文旅不是托儿所。政府不是保姆。
谁都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然——你不是在旅行,而是在逃避成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