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作物设施越冬种植,浆果作物疏枝透光管理,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

秋水共长哈 2周前 (03-24) 阅读数 0 #推荐

**热带作物设施越冬种植、浆果作物疏枝透光管理与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

一、提出问题

在农业的广阔天地里,热带作物的种植一直是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可能对传统作物种植比较熟悉,但热带作物设施越冬种植、浆果作物的特殊管理以及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这些相对较新的概念和技术,或许还比较陌生。

就拿热带作物设施越冬种植来说,很多热带作物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旦遭遇冬季的低温,就可能面临冻害甚至死亡的威胁。例如香蕉,它是典型的热带水果,在自然条件下,如果冬季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香蕉植株可能被冻伤,叶片枯黄,果实发育不良。据统计,在一些没有设施越冬保护的香蕉种植区,冬季香蕉的产量损失可达30% - 50%。这不僅影响了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也关系到市场的供应。

再看浆果作物,像草莓、蓝莓等,它们在结果期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以积累糖分和营养物质。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很多种植户由于缺乏疏枝透光管理的知识,导致枝叶过于茂密,内部通风透光性差。这就好比住在拥挤房间里的人,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空气一样。有些草莓种植园,由于没有及时疏枝,结果时果实小、甜度低,品质大打折扣。据调查,因疏枝透光管理不善的草莓园,果实商品率可能比管理得当的果园低20% - 30%。

还有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的施肥和灌溉往往是分开进行的,种植户凭借经验进行操作,很难做到精准。比如在一些山区的小型果园,果农可能因为灌溉过多导致根部积水烂根,或者施肥不均匀,有的地方养分过剩,有的地方又缺乏养分。这就像我们吃饭,如果有时候暴饮暴食,有时候又饿着肚子,身体肯定不会健康。据估算,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肥料利用率可能只有30% - 40%,而水资源浪费也相当严重,能达到50%左右。

二、分析问题

1. 热带作物设施越冬种植

热带作物之所以难以抵御冬季低温,是由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它们长期生长在热带地区,已经适应了高温、高湿的环境。它们的细胞结构和生理代谢过程对低温非常敏感。热带作物的细胞膜在低温下容易发生相变,导致膜透性增加,细胞内的物质外渗,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设施越冬种植为热带作物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小气候环境。但是,在设施的构建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设施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材料保温性能差异很大。比如,简易的塑料薄膜大棚,虽然成本较低,但保温效果有限。而采用双层塑料膜或者添加保温被的大棚,保温效果会明显提高。据测试,在同样的外界低温环境下,双层塑料膜大棚内的温度比单层塑料膜大棚内要高3 - 5℃。其次是设施内的温度调控,仅仅依靠保温是不够的,在白天阳光充足的时候,还需要进行适当的通风降温,避免温度过高对作物造成伤害。

2. 浆果作物疏枝透光管理

浆果作物的疏枝透光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浆果类作物的枝叶生长比较旺盛,如果不加以合理修剪,枝叶就会相互遮挡,影响光照的穿透。

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看,光照是植物制造有机物质的关键因素。充足的光照可以使叶片中的叶绿素充分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当枝叶过密时,内部叶片接受的光照不足,光合作用效率低下。就像在阴暗角落里生长的植物,往往长得瘦弱无力。而且,疏枝透光还可以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蓝莓植株如果通风不良,容易感染灰霉病等病害。据研究,在通风良好的蓝莓园,灰霉病的发病率比通风差的果园低40% - 60%。

3. 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

传统的水肥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是因为缺乏精准性。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传感器、控制器等,对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含量进行实时监测,然后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精准的水肥供应。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土壤传感器可以准确知道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当某种养分缺乏时,智能控制系统可以精确地施加相应量的肥料。在灌溉方面,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定量灌溉。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而且,精准的水肥供应还可以减少肥料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在一些发达国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他们的肥料利用率可以达到70% - 80%,水资源浪费也控制在10% - 20%以内。

三、解决问题

1. 热带作物设施越冬种植

对于热带作物设施越冬种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设施类型。对于规模较小的种植户,可以选择成本相对较低但保温性能较好的简易连栋大棚,并在上面覆盖优质的保温被。在设施的建造过程中,要注意大棚的朝向和间距,保证充足的光照。大棚的朝向以南北向为宜,这样可以保证作物在一天内都能接受到较为均匀的光照。

要加强设施内的温度管理。在冬季,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进行通风和保温操作。当外界温度较低时,要关闭通风口,增加保温措施,如在大棚内设置加热设备,像暖风机等。还可以在地面覆盖地膜,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据实验,在有地膜覆盖的大棚内,土壤温度比没有地膜覆盖的要高2 - 3℃。

另外,还要注意设施内的湿度管理。热带作物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过高的湿度容易引发病虫害。可以通过通风和除湿设备来控制湿度,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 - 80%左右。

2. 浆果作物疏枝透光管理

浆果作物的疏枝透光管理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疏枝方面,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进行。以草莓为例,在花芽分化期,要及时去除老叶、病叶和过密的叶片,一般每株草莓保留3 - 5片健康的功能叶即可。这样可以保证果实周围有充足的光照。

对于蓝莓,在冬季修剪时,要去除枯枝、弱枝和交叉枝。在春季生长季节,要及时疏除过密的枝条,使树冠内部通风透光良好。一般来说,蓝莓的结果枝组之间要保持30 - 50厘米的间距。

除了疏枝,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株行距配置来提高透光性。在草莓种植时,采用宽窄行的种植方式,宽行80 - 100厘米,窄行40 - 50厘米,株距20 - 30厘米,这样可以使每株草莓都能接受到较好的光照。

3. 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

要推广和应用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首先要提高种植户的认识和技术水平。政府和农业部门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向种植户介绍这项技术的原理、优势和应用方法。可以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和示范,让种植户亲身体验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操作过程。

要加大对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目前,一些设备的成本还比较高,限制了其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科研机构和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降低设备的成本,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研发更加简单、耐用、价格适中的土壤传感器和施肥灌溉设备。

另外,在推广过程中,要建立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让种植户直观地看到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带来的效益。比如,在某个地区建立一个大型的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果园,邀请周边的种植户前来参观学习,让他们看到在应用这项技术后,果实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水肥的浪费也大大减少。

热带作物设施越冬种植、浆果作物疏枝透光管理以及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都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提高热带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市场的供应,同时也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不断学习和应用这些新技术,让自己的种植事业蒸蒸日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秋水共长哈

秋水共长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