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陈爱武向中纪委举报商业部长吃霸王餐,黄克诚大怒:登报曝光

帝哥说史 6天前 阅读数 51 #历史

北京的丰泽园饭庄,是一座始建于1930年的鲁菜名店,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是北京城的政商名流宴请的首选之地。1977年,商业部部长王磊第一次以“客饭”名义在丰泽园用餐,此后直到1980年,他到这里吃“客饭”有据可查的就达16次。1980年,王磊先后两次到丰泽园吃饭,这两次的饭钱一共124.92元,但他只象征性地支付了19.52元。

丰泽园

对于王磊这种吃霸王餐的行为,丰泽园饭庄的职工表面不敢吭声,背地里常议论:“哎!王磊部长又来吃客饭了,一顿饭菜几十元,付的不过一碗汤钱!”“这样的人领导搞四化,我们能有信心?”

饭庄的年轻厨师、全国劳动模范陈爱武对此更是深恶痛绝,他曾向饭庄经理反映情况,但得到的答复是:“这是商业战线的‘大领导’,得罪不起啊!只要部长高兴就行,饭庄的生意好赖,还不是仰仗这些‘大领导’!”

陈爱武却不信这个邪,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向组织反映王磊的不正之风。陈爱武首先“上访”到北京市服务局,局里的领导却对他说:“这个事你知道,我也知道,知道就行了,不好办!”随后他又来到商业部信访处,但那里的工作人员看见举报材料上的“王磊”二字,竟直接将材料投入到碎纸机……

陈爱武

在经历了多次碰壁后,陈爱武决定向党中央求助,1980年7月12日,他写了一封举报王磊的信,信中细列举了王磊在丰泽园的用餐时间、菜品及差额款项,并附上饭庄原始账单复印件。信写好以后,陈爱武并未通过单位逐级上报,而是直接寄给了中纪委。

这封信很快被送到了中纪委常务书记黄克诚的手里,黄克诚不禁大怒:“今天敢吃霸王餐,明天就敢骑在人民头上!一定要登报曝光!让太阳底下没有特权阴影!”

黄克诚

不久以后,中纪委成立调查组前往丰泽园查账,调查组很快查实,从1977年至1980年,王磊确实存在少付餐费的问题,而且存在更多未留单据的消费。

1980年10月16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发通讯《敢于向特权挑战的人》,首次公开点名王磊,文章中写道: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搞特权的领导干部。当遇到这些人的时候,你该怎么办?……有一位就是商业部长王磊。

两天后,《中国青年报》又刊登了一则消息:“本报讯 商业部长王磊同志16日听到报上发表对他的批评后,立即表示愿意改正错误,如数补足少付的钱款。王磊同志当天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了检查。……当天还分别写信给北京市第一服务局和丰泽园饭庄。给服务局的信中说:‘……对陈爱武这一行为,表示衷心感谢和高度敬佩。’”

王磊

《中国青年报》批评王磊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人民都认为这是好事,但国务院和团中央的有关领导却有些不满,他们认为《中国青年报》毕竟是国内重要媒体,在报纸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点名批评一个正部级官员,会煽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不久以后,有关部门出台了两条“杠杠”:一是报纸点名批评高级领导要经过批准,二是批评要先党内后党外。

时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的钟沛璋并不认同相关部门对报社的批评,10月31日,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

干部特权问题今天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感到灰心丧气、失去信心的一个毒瘤,为什么还舍不得让人民群众去碰一碰,动一动手术呢……作为共产党员,应该把维护党的利益、支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放在第一位,还是应该把个人面子放在第一位。这个面子,究竟是应该把脸擦干净,还是把灰留在脸上更有面子呢?

国务院应该公开表明态度,支持陈爱武,支持人民监督公仆。还要总结这次教训,一定要把支持人民当家做主作为我们治国的根本方针、根本思想写进决议,来纠正党员高于群众,干部可以不受人民监督的错误思想。

11月3日,钟沛璋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评论员文章《开一代民主新风——评厨师批评部长》,文章中说:“利用报纸来监督公仆……是建立正常民主生活不可缺少的渠道。”

钟沛璋

不久以后,中纪委正式发布通报:王磊“利用职权吃喝不付款”,责令补交差额,并通报全党批评。1982年3月,王磊被免去商业部部长职务。

陈爱武这个原本普通的“店小二”,最终成了敢于力纠不正之风的代言人,他后来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帝哥说史

帝哥说史

文以载道,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