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的新较量:剖析慕尼黑会议深层影响!
2025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无疑将成为人类外交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此次会议基本确认了美欧之间传统的盟友关系已彻底瓦解,并预示着未来的全球格局将不再有如过去那样密切合作的局面。事实上,北约组织的存在感也将大大减弱。可以说,未来的国际秩序将由少数几个大国主导,其他国家则处于次要地位,即便是欧洲也不过是一个配角。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与新任国防部长均有出席。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表现出明显的亲俄倾向,这种立场引发了欧盟各国的强烈不满。会上披露了许多有关特朗普与万斯提出的和平计划的具体细节,该计划明显倾向于满足普京的要求。例如,在关于停火协议的提议中,美方支持承认克里米亚为俄罗斯领土,并呼吁取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
此外,乌克兰要求收回克里米亚主权的权利应被永久搁置;而乌克兰申请加入北约的时间表也被无限期推迟;同时,乌东地区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主权虽归属于乌克兰,但其实际管辖权却由俄罗斯掌握。因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才会如此愤慨地拒绝签署这项和平协议——因为它几乎等同于全面接受俄罗斯的诉求。
尤其是对于赫尔松及扎波罗热地区的撤离问题,尽管这可能是目前唯一一项尚存在争议的内容,但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地区仍然会保持现有的控制状态,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普京要求特朗普访问莫斯科了吧?根据西方媒体披露的一个个细节,这对普京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点。万斯交给泽连斯基一份关于乌克兰资源开发的合同。根据合同的要求,乌克兰需将其未开采的50%矿产资源全部授予美国,并且要确保美国投资的安全。此外,乌克兰还需无偿为美国的投资项目提供电力及安全保障。如果签署了这样的合约,乌克兰的大部分稀有金属资源将会落入美国人手中。
最令人反感的是,在将这份草案递交给泽连斯基时,万斯竟然不允许乌克兰团队中的成员对其进行翻译。换句话说,万斯要求泽连斯基盲目签署协议。合同的具体内容无需查看,也不需要找律师来研究其中的条款;这份合约摆在你面前,你只需签字即可。这样的行为显然是典型的欺凌性的单方面规定。因此,泽连斯基拒绝签约并不足为奇。要知道,若他签字同意,那么他将会背上极大的耻辱,即使泽连斯基再无底线,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大家都清楚,美国一向强势霸道,但没想到万斯的做法更加过分。除此之外,他还对欧洲进行了侮辱。第三点,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发言公然批评了整个欧洲。在演讲过程中,他对欧洲各国官员直言不讳地表示,他最担心的欧洲威胁并非来自俄罗斯或中国等国家。真正的威胁源自于欧洲内部,因为他们正在背弃双方共有的基本原则。目前,欧洲社会对人民的关切视而不见,甚至更加恶劣的是,他们封锁媒体、禁止选举,还将部分民众排斥在政治进程之外。这些都是破坏民主的有效手段。随后,万斯还列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直接攻击了英国。
他在会上严厉谴责了英国违背道德的行为——该国的宗教信仰者正遭受践踏,其基本权利受到侵犯。万斯提到,大约两年前,英国政府控告一位51岁的物理治疗师及退役军人亚当·史密斯涉嫌实施极其严重的罪行。然而,这名亚当·史密斯究竟做了什么错事呢?
他仅仅是站立在一间堕胎诊所外约50米处静默祈祷,持续时间仅为三分钟。在这期间,他并未妨碍他人,亦未曾与其他任何人交流,仅是在默默地为即将流产的孩子们祈祷。结果,英国警方竟裁定他有罪,并责令其缴纳数以千计英镑的法律费用,理由竟是普通英国公民即便在其私人住宅内低调行乞也可能被视为违法行为。这是否是对英国民众合法权益的一种肆意践踏?各位看看吧,真是打人不打脸,万斯此举简直是在扇英国一记响亮的耳光。事实上,这一消息一直被西方互联网平台压制,我们并未得知此事。如果不是万斯在此次会议上公开揭露,中国的网民可能至今还不知情。谁能想到,在英国这样一个地方,仅仅出于虔诚之心而静默祈祷也会触法。这也恰恰说明了万斯所言不虚——欧洲确实已摒弃了它曾经珍视的传统价值观念。
万斯不仅口头上直言不讳,还在实际行动中表露无遗。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美国副总统万斯并未与德国总统朔尔茨会面,反而与被视作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的领袖魏德尔进行了会晤。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晤正值德国大选前夕,时间仅剩八天。这一举动引发了德国媒体的强烈反对,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对德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干预。
许多欧洲主流媒体指出,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利用美国的国际地位为极右翼力量撑腰。万斯并非仅仅与魏德尔会面,据知,在这次访问中,他还与其他几位德国主要政党的领导人进行了交谈。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唯独回避了与朔尔茨总统的接触。
此外,万斯还批评了欧洲当前的移民政策。作为特朗普移民政策的支持者之一,他对欧盟目前相对开放的态度感到不满。万斯强调,他曾为慕尼黑的一次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祈福。那次事件中一名非法移民驾驶车辆撞向人群,导致数十人受伤。他指出,自2021年至2022年间,涌入欧洲的外来移民人数增长了一倍多,这些都是由某些有意为之的政治决策所造成的。他不禁发问:“我们究竟会让欧洲走向何方?”
让我们来听听美国新任国防部长赖斯的观点吧。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他表示,乌克兰无法恢复其战前领土,更不可能成为北约成员。特朗普曾发表过类似观点,随后万斯亦有所表态。如今,美国国防部长再次明确立场,这就不仅仅是关闭了一扇门,而是直接堵上了通往北约的路。
在这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欧之间的裂痕显露无疑,过去的亲密盟友关系已难以恢复。首先,特朗普政府正与欧洲的传统政治势力划清界限。凡是在治国理念上与拜登一致的人士都将受到特朗普政府的排斥。不仅如此,特朗普还试图在国际层面上对欧洲政坛产生影响。作为一个激进的右翼支持者,特朗普倾向于扶植那些秉持极端民族主义立场的人物,如魏德尔;而像舒尔茨这样倾向拜登的政客则会逐渐失去影响力。不应低估美国干涉欧洲内部事务的能力,这只是欧美高层战略取向的选择问题——究竟是右翼还是左翼?对于特朗普而言,没有中间地带可言,要么你追随他的道路,要么就将面临边缘化的命运。
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在于,全球格局或许正在走向“战国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不再需要传统的盟友体系。我们必须认识到,欧洲并非一直是美国的战略伙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尚未完全融入欧洲的政治圈层之中。那时的欧洲国家并不重视美国的作用,双方缺乏结盟的基础。随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介入战场并取得胜利,它获得了参与欧洲外交的机会,但其话语权仍然有限。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大陆陷入动荡,欧洲各国迫于无奈寻求美国的支持以求自保,这才催生出战后美欧联盟的关系。
然而,二战后的冷战时期加深了这种依附关系,使得欧洲国家更加依赖美国的保护伞。正是由于对潜在威胁的高度警觉,欧洲才接受了美国主导的安全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约。尽管如此,美欧之间的联合历史不过数十年,并非如同某些观点所描述的那样历史悠久。事实上,过往欧洲对美国持有轻视态度,真正促使两者走近的原因在于共同面临的外部压力。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解体,北约作为冷战产物的功能也在逐渐减弱。
在特朗普看来,随着冷战的结束,欧洲人因缺乏危机意识而沉溺于享乐之中,难以自拔。欧洲仅需少量军费便能享受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从而将节省下的大量资金投入到其高福利社会体系中。特朗普等人认为这是懒惰的表现,对他而言,欧洲的行为极其可鄙。因此,特朗普一再要求欧洲国家增加军费开支,核心原因就在于此。即便如此,即使欧洲按要求增加了军费,特朗普仍不会感到满意。
当前形势已十分明确:美国未来的目标将是削弱盟友。欧洲诸国不再有资格坐在“饭桌”旁,而是即将被逐一置于“餐盘”之上,沦为可供吞噬的对象。事实上,这一逻辑非常简单——在特朗普眼中,欧洲已变得毫无价值,尤其在军事联盟方面。
尽管欧洲军队与俄罗斯激战三年仍未取胜,但这也显示出某些基础实力的存在。然而,当考虑欧洲连俄罗斯都无法击败时,不禁让人质疑其是否有能力应对其他挑战。一旦理解这一点,就能看清所谓盟友关系的本质——必须存在共同敌人以维系稳定且牢固的军事联盟。然而,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俄罗斯战略重点转向防御,这使得北约很难找到新的威胁对象。如今,欧洲公众普遍认为某个特定国家只会与其展开商业竞争,绝不可能对其构成军事威胁。这与苏联时期不同,后者曾制定了多种入侵欧洲的详细作战方案。
因此,美国企图塑造某种共同敌对形象,试图激发北约成员国的团结一致,但这并未奏效,因为那种恐惧情绪始终未能生成。于是,欧洲自然不愿意增加军费投入。
更为重要的是,欧洲目前甚至连与俄罗斯对抗都力不从心,甚至丧失了海上力量,无法向东亚地区派遣部队。这意味着,美国已经不能寄希望于欧洲盟友参与未来的区域冲突,毕竟其仅存的几艘航母根本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对于特朗普来说,这样的盟友有何意义呢?不过是臃肿不堪、虚胖无力的大肥猪而已。
既然如此,为何不将其作为食物来源?实际上,欧洲之所以被认为无能且多余,正是因为这种状态使其成为了一个容易下手的目标。从这一角度来看,特朗普能够无所顾忌地觊觎丹麦的格陵兰岛乃至整个加拿大的主权,因为他知道,在他眼中,这些盟友终将成为待宰之羔羊。本次慕尼黑安全会议实际上标志着双方首次正式摊牌,打破了表面和谐的局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