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冯喜军的“追光”人生

湘潭在线 14小时前 阅读数 3 #社会

编者按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在火热的莲城大地,随处可见劳动者的身影,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即日起,湘潭日报与市总工会联合推出“劳动铸辉煌 建功新时代”专栏,聚焦湘潭各行各业的劳模,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激励广大劳动者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

工作中的冯喜军(左二)。

全媒体记者 钟佳燊 见习记者 李泽兰

在威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胜能源”)贴满发明专利的墙上,总能重复看到一个名字——冯喜军。作为高级工程师,威胜能源执行董事、总工程师兼技术委员会主任,冯喜军扎根电力领域三十余载,先后破解配电网多项“卡脖子”难题,用一项项突破性创新守护“万家灯火”,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轨迹同频共振。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湘工匠……从解决“最后一公里”用电难题到布局全球智慧能源市场,他荣誉加身,也沉淀了愈加深厚的爱国情怀、为民情怀。

学以报国,创新突围

1991年,24岁的冯喜军手握山西矿业学院电气自动化硕士学位证书,站在时代浪潮的十字路口。彼时,中国配电网领域仍处在萌芽阶段,城乡电网在极端天气下频繁瘫痪,故障定位耗时漫长,居民饱受停电困扰。

冯喜军坦言,当时国内配电设备严重依赖进口,核心芯片受制于人。在加入威胜集团后,他坚守“技术报国”的初心,立下誓言:“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打破技术壁垒。”

2002年,冯喜军带领团队向32位处理器应用平台发起技术攻关。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和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历时3年,他们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国内首个集成了SOC+Linux终端软硬件平台。基于平台打造的WFET系列用电管理终端,以采集精度高、数据准确安全、可靠性好和存储容量大的优势,为电力部门实现工业大用户的远程抄表、防窃电、有序用电、需求侧管理等提供了先进实用的技术手段,大大提升自动化用电管理水平。

冯喜军欣喜地介绍,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不仅斩获南方电网科技进步一等奖,更在广东、广西等地广泛应用,惠及千万家庭。

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此后十余年,他持续深耕智能计量与配电技术,主导“高级量测体系”“动态畸变负荷电能计量”等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为电力系统智能化转型按下“加速键”。

勇闯“蓝海”,攻坚破局

2014年,面对数字化配网和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带来的技术挑战,冯喜军带领团队大胆潜入智慧能源这片“蓝海”。

针对光伏、风电随机性和不可持续的痛点,他创新研发一二次深度融合网源分界开关,集成孤岛检测和防孤岛保护、电压和频率越限保护、逆功率保护等分布式电源并网保护功能,如同为电网装上“智能中枢”,精准管控分布式能源并网的电能质量,让“看天发电”变为“智能配电”。他们研发的WSDT-8000-X系列产品入选2022年《绿电供应链品牌推荐年鉴暨电气行业创新技术与节能案例集锦》,在湖南、新疆等新能源富集区广泛应用,成为破解并网难题的标杆方案。

多年来,冯喜军始终怀着满腔热情坚守在研发一线。他主持开发的一二次融合柱上断路器获2023年湖南省制造业单项产品冠军。环网柜、储能等产品远销巴西、墨西哥,成为“中国智造”的亮眼名片。

这样高强度工作的背后,却是冯喜军常年与强直性脊柱炎的无声博弈。“科研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冯喜军笑得轻松,唯有那微微佝偻的背影,才不经意间透露出这位电力专家躬耕科研的岁月痕迹。

汇聚力量,智链未来

作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带头人,冯喜军的视野从未局限于单一产品,而是着眼于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威胜能源成为集智能元件、成套设备、系统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科技人才,汇聚起了“追光”的强大动能。

当前,威胜能源智能配电设备覆盖全国31个省份,服务超5000万用户。如今,冯喜军主持规划的威胜能源产业园,已成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智能配用电产业基地,为电网、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领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让每一座城市,每一个社区,每一家企业,每一户家庭,都能享用威胜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而持久受益。”面对能源革命浪潮,锚定“双碳”目标,冯喜军正怀揣着这个朴素的愿望,带领团队深入探索智能配用电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持续输出“中国智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湘潭在线

湘潭在线

湘潭市委市政府新闻信息门户网站。在这里,读懂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