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峡里,台湾海峡咋就成了“最值钱”的那一个?

史镜观澜 1天前 阅读数 51 #历史

说到海峡,你脑海里是不是蹦出马六甲、直布罗陀这些大名鼎鼎的名字?它们就像海上交通的“咽喉”,船来船往,热闹得不行。可要论起“价值”和“繁荣”,我得跟你聊聊一个可能被低估的选手——台湾海峡。这地方,不仅是航运的超级枢纽,两岸的繁荣程度更是全球罕见。凭啥这么说?别急,咱们慢慢掰扯掰扯。

海上“咽喉”:货值高得吓人

先说海峡最显眼的功能——航运。台湾海峡,横跨400公里,连通东海和南海,北窄南宽,最窄处也就130公里,最宽的地方能到400公里,总面积差不多9万平方公里。这地儿是中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货船跑得比谁都勤快。你看数据就明白了:每年货物量超10亿吨,全球海峡里排第二,仅次于马六甲的19.74亿吨,甩开苏伊士运河的13亿吨一大截。

但要光比吨位还不够,得看货值。马六甲运的多是石油、原材料,单价不算高,可台湾海峡不一样,这儿跑的货里有中国、日本、韩国的高科技产品——手机、芯片、汽车啥的,值钱得很。有人估算,全球一半的贸易额得经过这儿,货值可能直接把马六甲比下去,稳坐全球第一。为啥?

东亚这块工业和科技太强了,中国如今是全球贸易老大,资源运进来,商品运出去,台湾海峡就是那条“黄金水道”。不光中国靠它,日本、韩国也离不开这条线。你说,这“咽喉”值不值钱?

两岸“面对面”:城市群富得流油

海峡的另一面,可能更让人惊叹——两岸的繁荣。咱们常说“两岸”,指的就是大陆和台湾,但地理上,台湾海峡两边是福建省和台湾省。这两块地儿的地形有意思得很:福建多山,平原就挤在沿海一带;台湾岛也多山,平原偏偏集中在靠大陆这边。结果呢?两边的平原就像“面对面”站着,天然就适合人来人往。

你看地图,福建沿海从北到南有福州、泉州、厦门,个个都是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的大城。福州坐落在闽江入海口,自古就是南迁和出海的跳板。台湾那边呢?从台北、台中到高雄,一路排下来,城市挨着城市。这片“海峡两岸城市群”,经济规模加起来高达1万亿美元,放眼全球,哪个海峡两岸能这么富?

英吉利海峡?一边伦敦一边巴黎是不错,可中间隔着4.8亿吨的货运量,远不如台湾海峡热闹。马六甲?两岸倒是繁忙,可城市规模和经济密度跟这儿没法比。

我常想,这两岸的繁荣,离不开语言、文化、民族的高度一致。福建话和台湾话几乎能无缝对接,过年过节的习俗都差不多,这种“亲戚感”让人员流动和经贸往来密得像织网。海峡最窄处才130公里,福州和台北隔海相望,开船过去比坐高铁还快,这不就是天生的“黄金搭档”吗?

地理+国力:台湾海峡的“硬核”底气

为啥台湾海峡能这么牛?地理位置是硬道理。它卡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交界处,既是中国南北航运的命脉,也是东亚经济圈的枢纽。可光有位置还不够,得有国力撑着。中国崛起后,这片海域的战略价值水涨船高。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台湾海峡宽度不到200海里,除了两岸各12海里的领海,剩下的全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换句话说,这儿是中国的“核心地盘”,谁也抢不走。

过去一百多年,周边国家也好,欧美列强也罢,甚至有些野心家,都盯着这块宝地,想拿它遏制中国。可如今形势变了,中国不光守住了,还把这海峡变成了全球经济的“发动机”。这让我想到,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到今天变成了“经济必争之地”,攻守之势早就换了模样。

从历史看现实,咱们能琢磨点啥?

回想全球那些著名海峡,马六甲靠石油,直布罗陀靠地中海,可台湾海峡不一样,它既有航运的硬实力,又有两岸的软实力。10亿吨货物量加上1万亿美元经济圈,这组合拳打得太漂亮了。我觉得,一个地方的价值,不光看它能运多少货,还得看它能“连”多少人、多少财富。台湾海峡这两样都占全了,难怪有人说它是全球最值钱的海上通道。

你觉得呢?台湾海峡的繁荣,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还是中国崛起推上去的?或者两者缺一不可?留言聊聊吧,咱们一起挖挖这“海上咽喉”背后的故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史镜观澜

史镜观澜

以史为镜,观天下大势,回溯历史脉络,洞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