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特色专业怎么样?一句话概括:本土化、国际化!
在“文科无用论”风靡的当下,文科曾经的“巨头”,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 被大部分人冠以“劝人学法,千刀万剐”、“天坑”的词句。而造成这种刻板印象的,其实是理论脱离实践与行业转型的“双重困境”。
直面困境,一些高校采取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却让学生在就业市场始终具有竞争力。例如,完善跨专业融汇课程体系,提高人才终身竞争力水平;锚定地域需求,以特色专业对接区域产业链;推进校企融合,实行中外学术交流合作,培养更本土化、国际化“新人才”的广东财经大学。
根据现有数据,2024年,广州财经大学在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2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经济学学科超过全国大部分高校,所有学科中最具影响力的法学,在学科评估中荣获B-,超过诸多如西安交通大学在内的985,其学术水平可见一斑。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群”、对现今经济形势与市场人才需求洞若观火的广财,并未仅沉溺于“仅传统优势持续发展”的迷思里,“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转型它同样重视。
当然,仅有“理论”的更新是远远不够的,为进一步提高广财学子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本土化”和“国际化”也是广财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广州财经大学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这一区位优势给广财的专业转型带来了新的想法——“以法学为根基,以经济学为引擎,以管理学为纽带,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湾区发展。”广财的三大“王牌专业”使广财成为湾区法治建设的“人才摇篮”、洞见全球经济的“智囊引擎”。
此外,为贯彻湾区建设发展战略,广财想出了三大法宝,一为政校联动,如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合作开发《数字经济法律实务》、《跨境知识产权保护》等实践课;二为校企融合,如与深圳证券交易所、腾讯云、普华永道合作项目;三为产教一体,如实行“双导师制”,华为财务高管与教授联合指导“智能财务卓越班”。与本土产业链接轨,为广财学子带来了新的机遇。
拓展专业的国际化视野也是广东财经大学正在进行的重要一步。据悉,为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广财部分专业与QS排名前100的西澳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开展合作项目。
据统计,广财2018年至2023年的六届毕业学生,约80%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学,其中过半数学生被QS排名前五十的高校录取,这得益于“2+2”中外联合培养项目。而且,未选择深造的、参加过以上项目的毕业生,多数入职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西澳电力、建设银行、美的集团等优质单位。可以说,具有国际视野的广财学子展现了经济下行时代的“超高”就业水平。
综合上文来看,广东财经大学的特色专业不仅是知识殿堂,更是校政企共育的“人才孵化器”,助力学生既登世界舞台,又扎根本土经济沃土!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广财的优势。据悉,面对“单学科”发展造成的专业价值结构失衡,广财积极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号召,实行“财经+科技”,倡导“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技术相结合”、“培养懂技术的财经人才”。比如,面对法律行业日益“内卷”,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的困境,广财提出了“财经+法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税收学”、“审计学”与法学交叉,打造复合型财税风控人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