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俄罗斯的悲剧
苏联解体对于一些东欧国家来说有着这样几种不同的情绪,一种情绪是拍手称快,这种情绪主要集中在两个国家,捷克和波兰,波兰属于跟苏联有世仇的国家,而对于捷克来说,苏联在的时候敢怒不敢言,苏联解体后,必定是夜夜狂欢,哪怕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也止不住捷克人的兴奋点。然而还有一种情绪,在苏联解体后先是狂欢,后来慢慢回过神后就有些怀念了,这种情绪的蔓延国家在俄罗斯。
俄罗斯对于苏联解体有着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体现在影视作品上就构成了一种扭曲的情绪,比如说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玛莎》。《玛莎》是一部俄罗斯电影,本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女歌手跟自己的家族几十年以来的恩怨情仇,从小时候对于自己的家庭的依恋到长大后对于家庭的叛逆,在到最后,彻底的摧毁了自己的家庭后的失落。女歌手的人生在不同的阶段做了不一样的选择,这种选择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体现在俄罗斯国家历史上,也是跟苏联有着剪不断的关联。
这个叫玛莎的女孩与自己的家庭的情感复杂在什么地方呢?自然是对于家庭的定位,以及家庭对于玛莎来说不一样的年纪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小时候的玛莎对于家庭是非常依恋的,当然,这里的家庭指的是以玛莎的舅舅为主的黑帮势力团伙,玛莎对于舅舅所从事的职业有着非一般人的看法,在玛莎看来,就就可以帮自己出头,自己小时候因为有了舅舅,便可以在当地畅通无阻。而舅舅的很多手下也非常喜欢玛莎,玛莎的童年是快乐的。
然而在玛莎长大后,当玛莎小时候的某天听闻了自己的父母被舅舅一把火烧死后,她便选择了离开,此后,逐渐长大的玛莎这才意识到自己小时候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玛莎很快乐,舅舅的黑帮团伙很快乐,但是当地的居民们并不快乐,他们没有享受快乐的权力,因为舅舅的黑帮团伙可以随时剥夺别人的生命。
长大后的玛莎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这依旧不是玛莎选择复仇的原因,玛莎最后决定复仇,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然而复仇之后,玛莎应该感觉到很快乐,但这种扭曲的情感之下,玛莎复仇后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就消散了。玛莎继续笼罩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但这跟苏联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可以看看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前后的现实就明白了玛莎与自己的舅舅之间有着怎样的复杂的情感状况。
在苏联还没有解体的时候,俄罗斯的日子是非常的不错的,俄罗斯在苏联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苏联经互会中,各个加盟共和国物资流向都要经过俄罗斯,而俄罗斯本身也因为这个原因而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最富足的一个。
然而叶利钦上台后,促成了对于戈尔巴乔夫的弹劾,他急不可耐的奔向了西方的怀抱,即便是这个怀抱在现在看来是一个陷阱。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并没有思考太多就彻底的放弃了自己的地位。最终,西方并没有接纳俄罗斯。俄罗斯也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变得更快乐,而这就是玛莎在本片中的结局,同时也是俄罗斯的现实悲剧。
俄罗斯的成长因为苏联而变得非常顺畅,然然俄罗斯一边在享受这种顺畅,一边却对于苏联有着某种仇恨在里面。可能大家觉得本片中的这点体现的不是很多,但核心点有所展现其实就够了。玛莎小时候遇见自己喜欢的男孩被坏学生欺负的时候,她就已经学会了借用自己舅舅的名声来吓唬那些孩子。这已经体现出来了玛莎对于自己舅舅的认可了,同时,她也知道自己的舅舅做的是什么买卖。只不过这个时候,玛莎跟自己的舅舅没有主要矛盾,哪怕知道自己舅舅不是个好人,玛莎也无所谓,即便是后来玛莎的小男友被枪杀,玛莎都没有这么生气。
然而当舅舅真正的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之后(玛莎的父亲被烧死,母亲被误杀),这个时候的玛莎才选择了跟舅舅决裂,且为了日后的复仇埋下伏笔。为什么这样,因为舅舅这个时候的行为已经威胁到了玛莎的核心利益,这个时候玛莎才选择了反抗,然而反抗之后,玛莎真的获得了平静了吗?很明显,没有的,玛莎并没有因为手刃了仇人而畅快,因为自己手刃仇人的同时,手刃的也是自己的过去,也是曾经的自己。
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哦,俄罗斯面对着的是跟玛莎一样的现实难题,否认苏联很畅快,然而否认苏联实际上是否认自己,这是俄罗斯的挥之不去且无解的难题。
……
你好,再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