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值班猝死"工伤案终审落槌:工作期间私密行为猝死被认定工伤引热议
一起历时九年的特殊工伤认定案件近日迎来终审判决。2014年10月6日,山西某公司保安李某在24小时值守的保安室内,与前来探望的女友发生关系时突发疾病猝死。这起看似普通的意外事件,却因工伤认定问题引发长达九年的法律拉锯战。
据了解,李某的工作性质特殊,其工作的保安室兼具工作与生活双重功能。事发后,当地公安机关排除刑事案件可能,但关于是否构成工伤的争议却持续发酵。李某家属坚持认为这属于工伤,而当地人社局则出具《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认为涉事行为与工作无关。
案件经两级法院审理后出现逆转。法院最终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认定李某符合"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情形。2023年5月,二审法院维持原判,这起全国罕见的工伤认定案终于尘埃落定。
这一判决在法学界引发激烈讨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教授指出:"此案关键在于工作场所的特殊性和猝发的疾病特征,法院的判决更注重保护劳动者权益。"而部分劳动法专家则持保留意见,认为私密行为与工作职责的关联性值得商榷。
网友观点更是两极分化。支持方认为:"特殊岗位就应有特殊认定";反对方则表示:"这可能会打开滥用工伤认定的口子"。数据显示,该话题在微博平台的阅读量已突破2亿,讨论超10万条。
这起案件暴露出多重社会问题。首先是用人单位24小时工作制带来的管理隐患,其次是特殊岗位工伤认定的标准界定。北京某律所劳动法团队负责人建议:"企业应合理规划值班制度,明确工作与休息时段,避免类似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判决书中特别强调:"不能因劳动者在工作场所的某些不当行为就否定其工伤属性。"这一表述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新业态就业形式的涌现,工伤认定标准或将面临更多挑战,此案的判决无疑具有标杆意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