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著名神经科学家郭爱克院士参会期间意外离世,他是沈阳二中校友
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溘然长逝。
2025年4月10日,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爱克在杭州参加学术会议期间,不幸离世,令人扼腕叹息。
这位出生于沈阳,从沈阳二中走出的科学家,将一生奉献给了神经科学研究,他的离去是学界的一大损失。
郭爱克于1940年2月18日出生于辽宁沈阳,青年时代就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他曾就读于沈阳二中,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5年,他从莫斯科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随后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深造,并于1979年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郭爱克的学术生涯始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9年,他加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副所长至2020年。
此后,他受聘于上海大学脑-智科学院士工作站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认知与智能科学院士工作站,继续在科研领域发光发热。
在长期的科研生涯中,郭爱克始终站在神经科学的前沿,致力于探索脑认知的奥秘。
他在学习记忆、注意抉择、神经计算与控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为揭示智力的本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的“基因-脑-行为”研究框架,引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
此外,他还积极推动空间亚磁环境对脑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促进了神经行为学、集群仿生学和微观神经联结组等交叉学科的发展。
郭爱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导师。
他曾担任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为推动中国神经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他诲人不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为中国神经科学领域输送了新鲜血液。
他获得的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上海市劳动模范、亚太神经网络协会杰出成就奖等荣誉,是对其杰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2003年,郭爱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对他学术成就的最高认可。
2025年4月10日,郭爱克院士在杭州参加学术会议期间,突发疾病,不幸离世。
据悉,他是在浴室晕倒后被送往医院的,最终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5岁。
事发突然,学界同仁深感震惊和悲痛。
一位曾与郭爱克共事的同事表示,郭院士为人友善,对学术会议的邀请总是欣然接受。
他的突然离世,让大家感到无比惋惜。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和沈阳二中校友会分别发布讣告,沉痛悼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郭爱克院士的离世,不仅是中国神经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国际科学界的遗憾。
他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将继续激励后人,推动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
令人痛心的是,2025年至今,已经有11位院士离开了我们,其中包括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些逝去的院士来自医疗、农业、材料等多个领域,年龄最长的101岁,最小的85岁。
他们的离去,提醒我们珍惜当下,铭记他们为科学事业做出的贡献。
郭爱克院士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从沈阳二中走向世界学术舞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神经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的离去,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和敬意。
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 continued发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