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14篇SCI论文背后,竟是父亲“铺路”?校方通报处理结果!

晓评天下 3天前 阅读数 12 #社会

一、从“学术天才”到“全网质疑”,人设崩塌只需一天?

“大四学生手握14篇SCI论文、3项国家发明专利!”

这则消息最初像一颗“学术炸弹”,在社交平台炸开了锅。

重庆大学本科生刘某乔的简历堪称“逆天”——SCI一区论文5篇、二区9篇,专利授权、竞赛获奖、留学offer拿到手软……网友直呼:“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但很快,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

“2016年申请的专利,她还在读初中吧?”

“14篇论文全是‘抱大腿’署名,亲爹还是副院长?”

“学术圈也搞‘世袭制’?”

二、调查实锤!父亲安排署名,学术不端被严惩

5月10日,重庆大学一纸通报揭开真相:

1️⃣父女关系实锤:刘某乔是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

2️⃣学术造假细节:父亲安排女儿参与自己团队的论文和专利研究,署名不当;

3️⃣处理结果:刘某华被党内严重警告、免去副院长职务;撤销刘某乔所有奖学金及荣誉;

4️⃣校方表态: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维护科研净土。

更讽刺的是:

刘某华的论文曾被举报“图片造假”,但校方2022年调查称“只是不够严谨”。

此次事件后,网友翻出旧账:“原来早有前科!”

三、学术资源“家族化”有多可怕?

1. 时间线矛盾

最早专利申请于2016年,刘某乔年仅13岁;

论文和专利中,她从未担任第一作者,署名位置多为第三、第四。

2. 学术权力滥用

刘某华作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手握科研项目、专利和论文资源,被指利用职务之便为女儿“镀金”。

有高校教师直言:“本科生参与科研正常,但14篇SCI远超合理范围,明显是‘搭便车’!”

3. 教育公平受损

国家奖学金、保研资格、海外名校offer……这些本应靠实力争取的机会,却因“学术拼爹”扭曲了规则。

网友痛心:“寒门学子苦读十年,不如教授子女挂个名!”

四、学术圈不能变成“家族企业”!

“建议查查她初中是不是已经开始写博士论文了!”

“学术妲己见多了,学术‘皇太女’还是头一回见。”

“撤奖只是开始,那些靠她简历挤掉的同学谁来补偿?”

此次事件暴露三大隐患:

学术监督形同虚设:从专利署名到论文审核,层层环节为何无人质疑?

利益链难斩断:教授利用资源为亲属谋利,已成潜规则?

评价体系畸形:盲目追求论文数量,催生“灌水”“挂名”乱象。

专家呼吁:需建立透明署名制度、严查学术裙带关系,让科研回归纯粹。

重庆大学的处理是纠偏的第一步,但重建学术公信力任重道远。

正如网友所言:“科研不是家族遗产,学术成就更不该‘世袭’!”

唯有打破特权壁垒,才能让每一个“学术奇迹”都经得起阳光下的审视。

互动:你怎么看待学术资源的“家族化”?评论区聊聊!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晓评天下

晓评天下

看人生百态,阅世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