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获技术规模化:钢铁行业减排方案全球首发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的 “大户”,其减排行动备受瞩目。近年来,碳捕获技术逐渐成为钢铁行业实现深度减排的关键希望,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一技术在钢铁行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
钢铁生产过程中,从铁矿石冶炼到钢材成型,每一步都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相当高比例,这对环境造成了沉重压力。要实现 “碳中和” 目标,钢铁行业必须做出改变,而碳捕获技术就是破局的关键一环。
碳捕获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把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不让它们肆意排放到大气中。目前,这一技术已经有了不少突破。就拿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来说,他们聚焦冶金行业,针对化学吸收法存在的吸收能耗大、吸收剂抗氧化性差等难题,开发出了以两相吸收剂为主吸收剂的新一代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这一技术可不得了,开发出的相变捕集溶剂,不仅黏度小、沸点高,二氧化碳吸收和解吸效率还超高。吸收二氧化碳后,能自动分层,降低富液水含量,进而减少再生能耗。跟传统的 MEA 捕集溶剂相比,二氧化碳吸收能力提高 30% 以上,再生能耗降低 20% 以上,简直是 “节能减排小能手”。
中冶京诚还搭建高性能塔器、节能设备,通过 “级间冷却 + 余热梯级利用”,实现多级捕集工艺系统耦合,强化热、质传递过程。他们打造的千吨级二氧化碳捕集与液化提纯中试装置已建成投产,这可是相变吸收技术在钢铁行业的首次应用。经过 3 个月连续运行,二氧化碳捕集率稳定在 90% 以上,捕集平均再生能耗比传统 MEA 吸收法降低 45% 左右。捕集后的二氧化碳还能 “变废为宝”,产出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既实现了碳减排,又产生了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不只是国内,国外钢铁企业在碳捕获技术应用上也动作频频。美国钢铁公司与 CarbonFree 公司合作,将在美国钢铁公司位于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厂新建一座采用 SkyCycleTM 技术的碳捕集利用工厂。这个工厂投产后,每年能从加里厂排放的废气中捕集 50000 吨二氧化碳,还能把它们加工转化成特殊粒度的 “碳中和” 碳酸钙,用于制造纸张、塑料等产品。这将成为北美洲钢铁企业现场部署的第一个商业规模的碳捕集和利用设施。
还有英国伯明翰大学丁玉龙教授团队使用双包晶石材料进行二氧化碳分离,实现过程中的闭环碳循环。该技术无关键材料、无毒、环保,操作条件温和,选择性高,成本和能耗都低,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不过,虽说碳捕获技术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在钢铁行业大规模推广应用,还是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成本问题,无论是技术研发投入,还是设备建设、运行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而且,目前一些技术还不够成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像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受高昂成本限制,仍面临诸多难题。
但咱也不能因为这些困难就退缩。从全球范围来看,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正在实现规模化示范和产业化发展。我国也在大力推进相关技术发展,众多企业和科研团队都在积极探索。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碳捕获技术有望在钢铁行业大规模推广,为实现 “碳中和” 目标贡献巨大力量。
各位小伙伴,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就请动动发财小手点赞关注吧,愿您财运亨通,生活顺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