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功臣李勣:生前荣耀,死后却被武则天掘墓砍棺的传奇一生

深度历史洞察 4天前 阅读数 3 #推荐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功臣,他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为大唐的建立与稳固立下不世之功,却在死后惨遭武则天掘墓砍棺,他就是李勣。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错综复杂的故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茂公,瞧瞧这名字,一听就透着股豪迈劲儿。他出身于富豪之家,可却没被富贵迷了眼,反而心系天下。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勣瞅准时机,投身到了瓦岗军的队伍中。那时候的他,年纪轻轻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给瓦岗军出谋划策,带着队伍打了不少胜仗,在瓦岗军中威望越来越高。后来,瓦岗军归降了李渊,李勣也开启了他为唐朝效力的辉煌征程。

在唐朝统一战争的战场上,李勣那可是如鱼得水,大放异彩。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次厮杀。在与突厥的战斗中,他巧妙布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得突厥军队丢盔弃甲,狼狈逃窜,为唐朝解除了北方的一大威胁。还有那征讨高句丽的战役,当时连李世民都没能彻底征服高句丽,可李勣却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谋略和勇气,成功拿下高句丽,完成了李世民的未竟之业。这一桩桩、一件件战功,让他成为了唐朝的大功臣,备受皇帝的器重,被封为英国公,还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那可是无上的荣耀啊!在当时的朝堂上,李勣的一言一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说起李勣和武则天的渊源,还得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这件事儿说起。当时,唐高宗李治想废掉原配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可这事儿遭到了朝中许多老臣的强烈反对,像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重臣,坚决不同意,朝堂上闹得不可开交,李治也为此头疼不已。这时候,李勣站了出来,他对李治说了一句话:“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 嘿,就这一句话,可给李治和武则天吃了颗定心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勣这算是帮了武则天一个大忙,要是没有他这句话,武则天能不能顺利当上皇后,还真得打个问号。所以说,李勣也算是武则天的恩人了。

按理说,李勣对唐朝有这么大的功劳,又帮过武则天,他的一生应该顺风顺水,死后也能安享太平吧。可谁能想到,命运就是这么爱捉弄人。李勣去世 15 年后,他的孙子李敬业却闹出了一场大乱子。当时,武则天已经大权在握,甚至废掉了唐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朝堂上下都被她牢牢掌控着。李敬业对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心想这李唐的江山怎么能被一个女人如此肆意摆弄呢?于是,他在扬州起兵,打出了匡扶李唐江山的旗号,想要讨伐武则天。为了让这场起兵显得名正言顺,他还请来了大才子骆宾王,写下了那篇名震千古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把武则天骂了个狗血淋头。

可李敬业毕竟势单力薄,他的军队哪能和武则天的正规军相比呢?这场叛乱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月,就被武则天派去的大军给镇压下去了,李敬业也在乱军之中被杀。按说这事儿和已经去世多年的李勣没啥关系了吧,可武则天不这么想啊,她觉得李敬业敢起兵反对她,肯定是受了家族的影响,于是就把这笔账算到了李勣的头上。武则天气得咬牙切齿,直接下令掘开李勣的坟墓,砍毁他的棺木,还把他的赐姓给剥夺了,恢复他原来的徐姓。这对李勣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啊,他生前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死后却落得这么个凄惨的下场,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一直到后来,神龙政变发生,李显复位,李勣才得以重新被安葬,恢复了他应有的名誉。回顾李勣的一生,真是波澜壮阔又充满了戏剧性。他为唐朝的繁荣富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却因为孙子的一场叛乱,死后遭受如此劫难。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王朝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无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李勣的故事被永远地记载在了史书之中,供后人评说。希望大家能从他的故事中,感受到唐朝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能对人性、权力有更深刻的思考。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啦,喜欢历史故事的小伙伴们,别忘了给我点赞关注哟,后续我还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咱们下次再见!愿点赞关注的朋友都能财运亨通,好运连连,生活顺心如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深度历史洞察

深度历史洞察

深刻且独到的历史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