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连续重启二战旧基地

攻击艾尔啊 1周前 (04-08) 阅读数 0 #军事

2025年4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宣布完成贝里琉岛机场扩建,这是自2024年以来美军重启的至少第三座二战时期旧基地。这些沉寂半个多世纪的军事设施被重新激活,背后折射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焦虑与战术调整。

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翻修的戴维斯营机场。

美军此次重启的基地包括北卡罗来纳州戴维斯营机场、帕劳的贝里琉岛机场以及马里亚纳群岛的天宁岛机场,单条跑道改造成本最高达2800万美元。

美军好好的为啥这几年忽然想起重启那些废弃了几十年的旧机场?说来还是中国的锅。

随着解放军DF-26等导弹系统加入现役部署,其射程范围覆盖了第二、三岛链,引发了美军的焦虑,于是美军试图通过分散部署降低被摧毁的风险。

美军近几年来大力推行的“敏捷作战”,也就是将大量的武器装备,分散到若干个小基地进行部署,化整为零,增加这些装备在解放军打击下的生存能力。待进行反击时,再化零为整,重组为大型编队进行作战。

美空军C-130降落在天宁岛机场上。

因此这些基地的选址具有明显针对性。

天宁岛距离关岛仅160公里,二战期间曾是美军对日战略轰炸的枢纽,其北部机场4条2600米跑道经改造后可部署B-21隐形轰炸机和中程导弹,形成对中国东南沿海的“第二打击圈”。贝里琉岛距离菲律宾马尼拉约1000英里、日本冲绳1400英里,按照美军设想,机场将为第一岛链上的美军飞机提供中转补给支持,进可攻退可守。

美军的战略意图大概有这么几点:

首先是弥补关岛基地的战略脆弱性,五角大楼评估显示关岛若遭打击,现有防御系统仅能提供72小时缓冲期。

其次是绑定地区盟友,强化“小多边联盟”,2024年美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新增4个基地使用权便是例证。

第三是验证“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理论,这些旧基地成为测试分布式杀伤链的试验场,美军推演显示将100架战机分散在20个基地可使生存率提升40%。

不过这样做效果到底怎么样,美国自己都觉得够呛。

这些旧机场设备陈旧,为了跟美国的五代机进行数据交互,要重新建立全新的数字终端。一些机场不具备五代机起降的条件,譬如贝里琉岛跑道长度仅1100米,远低于现代主力战机1500米的起降需求,实际作战能力被质疑仅能维持7天。

关键是这些机场配套设施严重缺乏,完全无法做到现代战机需要的油料、弹药补给,另外美国的五代机非常娇嫩,平时要放在恒温恒湿的机库里保存,这些机场也有缺乏相关的设施。

因此,这些机场仅仅可以充当保存飞机的临时机库,只能执行一些临时性的小型任务。并且,反而因为分散部署,反而容易被解放军各个击破。

美军天宁岛废弃的机场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也通过模拟发现,即便完成改造,这些二战旧基地受限于地理位置,很难发挥作用。譬如贝里琉岛距中国大陆3000公里,部署的导弹需20分钟抵达目标,而解放军高超音速武器反击仅需8分钟。

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改造,暴露出美军在亚太战略中的资源错配,宁肯将有限军费投入修复二战遗产,而非研发颠覆性技术,这既是对霸权衰落的惯性挣扎,也反映出军事创新能力的相对滞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攻击艾尔啊

攻击艾尔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