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可能面临“全方位围攻”,危险的不只战争
俄罗斯媒体近期抛出重磅预言: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可能面临“全方位围攻”。
他们认为,中国正站在一个比战争更凶险的十字路口:既要防明枪,更要躲暗箭。
我国网友据此热评:以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军事能力来看,这场“和平保卫战”还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亲自下场?
那么,俄媒所预估的“最危险的”是什么呢?
一、俄媒的预测中国被围攻的剧本
随着俄乌谈判的进行,很多人猜测中俄关系即将发生变化。
因为俄罗斯虽然近几年和中国的合作日益加深,但是斯拉夫曾经的政权却让旧中国饱受屈辱。据此,很多人以为,直到今天我国也应该警惕这个睡在中国北部的庞然大物。
比如在2023年,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发表了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该文章详细阐述中国可能面临的不同等级的军事冲突场景,隐隐制造了一种“四面楚歌”的态势。
再倒退三年,2020 年 3 月,俄《独立报》登载政治学家谢尔盖·乌沙科夫的文章《美中在台湾海峡对峙》,此人分析台湾海峡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形。
文章指出:台湾问题不只是中美两国间的对抗,还涉及多国,尽管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多数周边国家都采取中立态度。
二、中国周边“军事狼人杀”情况
若按照俄美分析,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布局是怎样的?
近年来,美军在日韩的基地升级、关岛的战略轰炸机部署,意图构成第一岛链的“铁锁阵”。更危险的是,美国正推动北约“亚太化”,试图将欧洲的集体防御机制复制到印太,让中国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局。
提到美国,就不得不提日本。
日本近年突破“专守防卫”,斥巨资采购战斧导弹、扩建西南诸岛基地,甚至计划将国防预算翻倍至GDP的2%。其策略是:一旦台海生变,便以“离岛防御”之名介入,同时借机推动国家正常化。
除了日本,韩国也值得注意,哪怕他们的军事力量不值一提。但因为有美国的撑腰,谁又能保证他们不浑水摸鱼?
值得注意的还有印度,这是一个边喊“合作”边偷塔的骑墙派。
这几年来,中印边境摩擦不断,其间印度在中印边境增兵至5万、部署“阵风”战机。与此同时,他们又参与金砖机制,玩转“军事威慑”与“经济合作”的双面游戏。这种“战略模糊”,让中国不得不分兵高原,却又难以彻底撕破脸。
三、中国的应对实力和俄媒的意图
不得不说,俄媒似乎总是在“为中国好”。
不过,看似为中国敲响警钟,实则暗含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
其核心逻辑是:若中美矛盾激化,美国可能联合日、澳、印等盟友对中国形成“军事包围网”,甚至借台海、南海问题挑起局部冲突。但俄媒更强调,战争的真正危险在于“被工具化”,中国或许会处于这样的困境。
这种论调背后,既有俄罗斯转移西方压力的“祸水东引”意图,也折射出中俄“非结盟却协同”的微妙关系。正如俄乌冲突中,西方媒体将俄罗斯塑造成“侵略者”以强化阵营对抗,俄媒此时渲染中国威胁,或许意在提醒——别让中国重蹈俄罗斯的覆辙,他们已经吃过俄乌冲突的亏。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情况真的到了四面来敌、兵临城下的地步,那么中国解放军也不是摆设,中国的大国地位也不是空话。
首先,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短程导弹库、第三大核武库,以及下饺子般服役的055万吨大驱。若启动一级战备,工业机器全速运转的“中国制造”将化身“战争机器”——毕竟,全球60%的造船产能和50%的钢铁产量可不是摆设。
当然,中国主张对话解决,和平共处。
中国一边在非洲、拉美推进“一带一路”基建,削弱美国盟友的围堵意愿;一边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机制中倡导“不结盟、不对抗”,避免落入冷战式阵营对抗。
毕竟,当欧洲因俄乌冲突深陷能源危机时,中国却默默签下俄罗斯的折扣天然气大单——这才是真正的“避险大师”。
俄媒的预言,与其说是警报,不如说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大国博弈中“丛林法则”的残酷,也反映出中国“以和制战”的智慧。中国始终相信,顶级的战略不是打赢每一场战争,而是让敌人连掀桌的念头都不敢有。
参考资料:
大国关系及美国大选对全球局势的影响: 俄罗斯智库与媒体看法——李燕,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 关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2095-1094(2021)02-0005-0019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