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口水仗的京东,用拼多多的方式和美团开战
京东和美团,隔空开战。
4月11日,京东宣布开启外卖百亿补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的CEO王莆中随即在社交平台发言,“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紧接着秀了一波肌肉,提到美团非餐饮品类的订单突破了1800万单,“可以说让某些公司如鲠在喉,如芒在背”,最后透露美团即将正式推出“30分钟送万物”的即时零售独立品牌。
面对王莆中的“挑衅”发言,以往喊着狼性口号的刘强东反而显得颇为淡定,先是表示有空不如帮外卖或者快递兄弟解决困难,再大气回应,“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产生社会价值”。

王莆中在知乎的发言
不过,看似淡定的京东,很快也开始“硬刚”。
4月15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用一句“你的东东再等等”暗指京东配送效率。同一天,京东发文《京东不打口水仗,但会坚持说实话》,一边秀起京东外卖的业绩,一边表示京东秒送“平均送达时间快于30分钟”,暗指美团闪购宣传的配送效率还不及京东秒送。随后,一条刘强东要求京东外卖业务利润率不高于5%的内部讲话视频传出,直击外卖商家最关心的佣金问题。
从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至今,京东靠着十万地推、百亿补贴,短短两个月时间攻入外卖行业腹地,成了搅动市场的那条鲶鱼。被这场补贴战吸引的不仅有消费者,还有外卖平台的基本盘——无数线下商家。
即便京东外卖的后台被不少商家吐槽“用不明白”,也阻止不了他们的热情。还没有上线的商家四处询问怎么才能上京东外卖,已经上线的商家开始研究怎么才能出更多单,怎么“薅”一把京东的百亿补贴羊毛。
这场补贴战已经不止于订单数字的较量,而是平台之间的价值之争。
在供给驱动的外卖行业,京东外卖的百亿补贴,是用真金白银吸引流量和商家,在这个已经有了巨头的行业内打起闪电战,快速培养起用户心智和骑手规模,做好基本盘,用无数“蚂蚁”撼动起美团这只“大象”。
单量翻五倍,利润高30%
“高端的商战往往采用最朴素的形式。”
这场商战的前奏,先是蔚来创始人李斌晒出和刘强东吃外卖的合影,来了波商业互吹,随后网上爆料京东禁止员工点被美团投资的喜茶,京东现身辟谣。商战的高潮,是京东外卖宣布开始百亿补贴,美团和京东隔空对战,互相内涵。

短短几天,京东和美团接连登上各个社交平台的热搜热议榜,直接打响了京东外卖百亿补贴的知名度。
价格永远是最能触及消费者神经的敏感元素。3.9元的咖啡,9.9元的快餐,再叠加上京东此前宣传的“品质堂食”标签,让无数人涌入京东外卖薅羊毛,甚至直接把平台挤崩溃——4月16日,“京东外卖崩了”登上微博热搜,京东外卖随即宣布,为表歉意额外再奉上10万张百亿补贴券。
被京东外卖百亿补贴吸引的还有外卖商家。
“我身边所有商家都在搞京东外卖,最近单量也都涨上来了。”在广州经营快餐店的辉哥在3月初最早上线京东外卖,刚开始只是看中了京东宣传的免佣金政策,“京东早期单量很少,一天十几单,但利润比美团、饿了么高一点。最近几天的百亿补贴,单量翻了四五倍,一天能有六七十单,我身边所有商家都在打听怎么做京东外卖,还没上线的都在抓紧上线”。
辉哥表示,他所在的商圈已经出现了在京东外卖日销几百单的爆单商家,有的商家在京东的单量已经赶上美团,超过饿了么。
比起品质堂食,众多咖啡奶茶商家受到的影响更大。

社交平台上,商家晒出的订单
“现在做京东外卖,就是商家、顾客和骑手都高兴。之前京东外卖免佣政策只针对品质堂食商家,咖啡奶茶类目还是要收取6%的佣金,现在百亿补贴对我们来说也算是间接的免佣政策。”
在杭州经营咖啡店的阿越表示,在京东外卖做百亿补贴的情况下,商家的到手费用可以比顾客实付更高。他店铺的客单价在16元左右,在京东的百亿补贴下,用户实付比其他平台便宜5-8元,但他一单能比其他平台多赚3—4元,利润直接高了25%—30%,据他所知,骑手到手的配送费也会根据距离比其他平台高出3—6元。
美团、饿了么的一些众包骑手也因为京东的高额配送费和增长的单量,开始成为达达快送的兼职骑手,送起京东外卖,直接解决京东外卖此前运力不足、配送时效性差的问题。
曾经和瑞幸打起9.9元、8.8元价格战的库迪,这次靠着3.9元的咖啡成了京东外卖百亿补贴的最大赢家。

在杭州余杭区一家库迪咖啡工作的Leo透露,最近几天,他们上午的单量就能赶上过去一整天的单量,“早上一开门就有六七十单,制冰机都差点赶不上京东外卖下单速度”。小红书、抖音和微博上,无数库迪打工人发帖调侃让京东“快点结束这场闹剧”,一天五六百杯的单量让他们连厕所都不敢去上。
靠百亿补贴撬动流量,京东外卖不是第一家,也不是唯一一家。但京东外卖的百亿补贴,和此前各大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略有不同,颇具京东曾经猛打价格战的“狼性”气质——无需报名,无门槛全面覆盖京东外卖商家,平台100%出资,不需要商家额外支付任何费用。
在众多商家眼中,这是一场不需要自己花钱,甚至还不需要自己费心的大型促销活动,即便京东外卖的后台难用到让他们吐槽“看都看不懂”“操作都不知道怎么操作”,也要硬着头皮上,“免费的流量不用白不用,东哥不会一直免费,现在能‘薅’多少羊毛就薅多少羊毛吧”。
反“薅”京东
百亿补贴的魅力,早已被众多互联网玩家证实。
2019年,陷入用户增长瓶颈和品牌发展瓶颈的拼多多,最早提出百亿补贴这个概念,也最早将百亿补贴常态化、长期化。
拼多多上线百亿补贴仅100天后,超过1亿用户了访问拼多多百亿补贴页面,拼多多财报显示,在上线百亿补贴的2019年第三季度,拼多多新增5300万新用户,远高于同期的阿里、京东。
此后,百亿补贴逐渐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标配,一次又一次验证低价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京东外卖百亿补贴的狂热流量,更像是一件预料之中的事,平台内的商家,也开始研究怎么争夺这波流量。
只不过,对于众多商家和服务商而言,怎么从京东拿到更多流量,目前还没有一个公式,他们也只能靠自己一步步摸索。

“人要大气一点,东哥都这么大方了,你还抠这么几块钱干什么?”服务商大鱼表示,虽然京东外卖没有要求比美团价格更低,但他推荐商家可以把京东外卖的标价定低一些,或者就标注店内的实价,“做美团上神券这些活动要商家自己出钱,你定价比店里高五六块正常,东哥做活动又不用你出钱,你标个实价不就行了?”
和其他平台一样,京东同样有着针对商家的评分体系,其中涉及到多个维度,如上架商品数量、订单履约率、支付成功取消率、日均营业时长和缺货出率等。
在大鱼看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订单履约率,“订单履约率下降3%左右,店铺体检分可能会减少十几分。我一个店客户履约率96%左右,店铺体检分就只有七十几了”。
更高的体检分,意味着更多的曝光和生意机会,为了争夺京东的流量红利,商家也开始了一场运营竞赛。
有的参与京东外卖的减免运费活动博流量倾斜,有的拿出更低的商品价和更大的店家满减力度,有的开始自发在朋友圈、社交平台宣传起京东外卖。
规则的空隙中,灰色操作也悄然滋生。
“很多商家都会补单,平台最终目的还是赚钱,你卖不出去东西,没流量,平台凭什么优先展示你?”大鱼口中的“补单”,其实就是刷单,他透露已经有不少商家开始用单量打造店铺的“繁荣情况”,从而获得京东外卖的更多平台推流。
补贴,同样逃避不了套利。

百团大战、网约车大战和社区团购大战时,都有商家通过虚假订单骗取补助,把补贴款收入自己囊中,京东外卖100%出资的百亿补贴,同样成了部分商家眼中一个漏洞。
有的商家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包装费和配送费,直接薅走了用户手里的百亿补贴优惠券,有的商家花1—2元刷单,赚取京东5—10元的外卖补贴。即便京东外卖已经陆续封禁处罚了一批商家,限制部分违规商家参与百亿补贴,却依旧有人在小红书、抖音和微博上,大量收购京东百亿补贴券,反“薅”京东。
京东,更多更重的探索
已经很久没在公众场合现身的东哥,最近频频为宣传外卖业务出现在公众视野。
一号位的下场,是最好的宣传营销方式,也暗示着更多可以解读的信息。
“京东为什么做百亿补贴?本质其实就是想让消费者改变消费模式。你看九块九一份饭,在美团上就只能点拼好饭,但在京东就是品质外卖,是堂食店外卖,你说消费者愿意去哪里下单?”
在大鱼看来,低价在外卖平台不少见,美团有拼好饭,有神券,饿了么也有拼团,有膨胀券,但和“品质外卖”挂钩的低价外卖确实少见,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晚点LastPost》曾在报道中提及,外卖是供给驱动,只有把大品牌拉上做好基本盘,用户心智和骑手规模才能起来。

刘强东曾体验送外卖
虽然京东外卖在2月就开始通过大规模地推触达商家,打造基本盘,但不难看出,京东外卖平台内的大品牌商家依旧处于匮乏状态——以杭州为例,京东外卖内的绿茶餐厅只有三家,而美团、饿了么上,几乎全杭州的绿茶餐厅都已经上线;美团、饿了么都上线的外婆家餐厅,目前并没有上线京东。
一方面,是品牌合作的模式和普通小商家不同,可能需要京东官方和品牌达成合作再陆续上线,就如京东曾和瑞幸、库迪达成合作一致。另一方面,则是京东尚未拿出足够的“筹码”和大商家、品牌商家合作谈判。
而随着流量涌入京东外卖,中小商家纷纷入驻,一只只小小的蚂蚁,开始影响外界对京东外卖的评价,也吸引着多品牌商家进入京东,逐渐撼动美团这只大象。
刘强东的野心也不仅于此。
外部的竞争和核心品类3C数码的低频次,让京东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高频外卖撬动用户习惯,以外卖为钩子,将用户拉入京东平台,一边撬动即时零售,争夺本地生活市场,一边用高频外卖带来场景的延展,把流量引入并锁定在平台内,才是京东的最终目标。
对美团而言,威胁并非订单量的暂时流失,而是京东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此前美团一直尝试着用外卖流量反攻电商,现在又推出美团闪购。京东则开始用电商反攻外卖,抢起美团蛋糕,京东早已推出的秒送业务,更是和美团闪购形成了直接竞争。
百亿补贴,是真金白银的战争,而对于京东而言,即便刚在2024年赚了440亿元,也要谨慎思考。
拼多多从阿里、京东嘴里抢蛋糕,靠的还是百亿补贴不限时不限量的策略。在百亿补贴启动的2019年,拼多多全年的营销费用支出为271.7亿元,比2018年多出了136亿元,堪称名副其实的百亿补贴,同样是2019年,拼多多全年亏损达到69.7亿元。此后几年,拼多多的营销费用,一直远高于阿里、京东两个平台。

前有美团对外卖虎视眈眈,后有抖音觊觎电商地位,京东的砸钱行为能持续多久还是个未知数,当补贴停止后,用户留存多少,也是个未知数——2023年第三季度,京东3C家电因为国补结束而收入增速归零。
京东现阶段靠着百亿补贴和体面的回应博得了用户的欢心,但依旧改变不了商家和用户“用脚投票”的局面。用户追求低价、性价比,商家追求流量和切实的利益。社交平台上,也有用户直言,一旦京东停止补贴,可能就不会再下单:“谁便宜我买谁的。”
但京东确实在快速撬动外卖的市场份额,也让越来越多人知道自己多了一个选择。
京东CEO许冉曾在接受《晚点LastPost》采访时表示,京东更多考虑的不是竞争因素,“我们的使命是考虑用户需要什么,怎么把用户需求和优质商家的供给连接起来。这就像开车一样,更多的是往前看,而不是天天看后视镜”。
这和刘强东2015年在《创京东》前言中所阐述的理念一样。
宽广的外卖平台能容纳下众多玩家,现在的消费者需求也正在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品质,性价比,履约服务缺一不可。
一直靠着服务出名的京东,或许也在尝试用服务吸引并留下商家、消费者和骑手,成为了搅动市场的那条鲶鱼。
这场战争很难有胜负,也难谈谁是赢家,只能看谁能将用户绑定在更绵密的生态网络中——无论是点一杯咖啡,还是买一部手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