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120万四闯星光大道,陕北姑娘崔苗逆袭之路背后的天价账单
舞台上的聚光灯亮起时,这个扎着红头绳的陕北姑娘正用裂帛般的嗓音唱着信天游。谁也没想到,这个在《星光大道》连闯四关的"大山歌后",竟背负着120万债务完成这场人生豪赌。当摄像机停止转动,崔苗的真实人生远比剧本更跌宕。
在榆林市清涧县的黄土沟壑里,崔家五姐妹的童年与羊群为伴。13岁那年,父亲牵走家里唯一的老黄牛,换来了县剧团的学习名额。这个决定让放羊丫头的人生轨迹陡然转向——剧团四年苦练,文工团四年驻唱,当她揣着攒下的全部积蓄独闯西安时,命运的齿轮开始加速转动。
初到省城的崔苗在川菜馆端了两年盘子,每月200元的工资刚够糊口。转机出现在某次街头海选,素面朝天的她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征服了评委。拜入民歌大师杨步安门下的日子,她白天在商场促销,夜晚跟着录音机练嗓,硬是把陕北大地的苍凉揉进了每个音符。
2006年注定是转折之年,陕北民歌大赛的奖杯尚未捂热,《星光大道》的报名表已填了四回。这个倔强的陕北妹子两年间寄出两百封自荐信,甚至不惜借遍亲友凑出数万"活动经费",却接连遭遇骗局。直到文工团老主任张胜宝出手,才为她叩开了央视的大门。
当120万参赛费用的真相曝光,舆论场瞬间炸锅。这个数字背后,是80万企业赞助与40万个人借贷的惊心组合。面对质疑,崔苗在采访中掰着手指算账:定制陕北服饰花了8万,亲友助演团队耗资20万,从西安到北京的十二轮选拔更是个无底洞。最艰难时,她抵押了老家刚盖好的瓦房。
镁光灯熄灭后的日子,商演邀约像退潮后的贝壳渐渐稀少。如今的崔苗在延安开了家陕北菜馆,木格窗下挂着当年的比赛照片。丈夫是同为歌手的圈内人,两人偶尔在自家院子里开"民谣livehouse",熟客都知道老板娘有三不唱:不唱流行口水歌,不接商业假唱,不给客人敬酒。
"现在每月还完贷款,还能给爹妈捎两千。"翻炒着铁锅里的洋芋擦擦,这个35岁的老板娘笑得坦然。柜台深处锁着个铁皮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四十张还款收据,最上面压着张泛黄的《星光大道》晋级卡。当市文化馆邀她参加非遗传承项目时,人们发现,她坚持要把演出费压到市场价的一半。
从黄土高坡到央视演播厅,再回到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崔苗的故事让无数追梦者红了眼眶。那些年欠下的债,早已化作信天游里最苍凉的那个转音。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她指着玻璃柜里陈列的120万账单复印件笑道:"你看这些数字,像不像歌谱上的音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