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之三国“毒士”贾诩传奇一生(一)

嘤嘤牙语 10个月前 (07-24) 阅读数 14 #历史

贾诩,生于147年~逝于223年,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军事战略家,被后世誉为“毒士”。

影视剧照

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汉阳阎忠欣赏他,说贾诩“张良、陈平的谋略”。贾诩既孝顺又为官清廉,官至郎官一职。因病辞官回乡,路上遇见恶人氐人,与他同行的人全部被氐人所抓。贾诩为脱身,便骗他们说:“我是段公外孙,你们别杀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把我赎回”。那时候的官至太尉的段颎,久在边疆为将,威震四方。氐人被贾诩吓唬到了,不敢加害他,还和他结为兄弟并护送回乡,其余的一行人全部遇害。189年,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这时候的贾诩在董卓的女婿牛辅的军中辅军。

192年,董卓被吕布杀死。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惊恐万分,怕遭报复。于是遣散军队,逃回老家避难。逃乡路上刚好碰见贾诩。贾诩对他们说:“你们能逃到哪去?朝中的人对你们恨之入骨,定然不肯放过你们。不如鱼死网破,为董公报仇,建功立业、享受荣华富贵。若失败在逃也不迟”。李傕、郭汜等人恍然大悟。于是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诸将,集合军队10多万。日夜赶路,向长安杀去。长安城内叛变士兵引导李、郭军入城,吕布兵败而逃。致使长安大乱。官吏、百姓死伤数万人,横尸遍野,堆积如山,血染河流,随处可听哀嚎惨叫声。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人想要封贾诩为侯,贾诩拒绝。贾诩说:“这是救命之计,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最后只能封贾诩为尚书。事后,李傕、郭汜对贾诩恭恭敬敬但也十分害怕他。贾诩母亲去世后,贾诩辞掉官职,被拜为光禄大夫。

195年,李傕、郭汜、樊稠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明争暗斗。贾诩出面平息战事,避免了又一次长安大乱。自此三分长安城,各守其界。然而争斗并未停止。忍无可忍的贾诩归还印绶,去投靠屯驻华阴的段煨。段煨非常高兴,对贾诩很是尊敬,以厚礼想待,但心里又忌惮贾诩夺他兵权和地盘。贾诩看出他的心思,于是他就丢下妻子,独自去投靠张绣。部下问贾诩:“段煨对你怎么器重,为什么还要离开”。贾诩说:“段煨对我是好,又恭敬又是厚礼;但他生性多疑,不可久待,后必杀我;我一离开他肯定会高兴,也会善待我的妻子。张绣刚好没有谋士,我去他那肯定受欢迎”。果然张绣很高兴,率子孙前来迎接;段煨知道贾诩离开后也善待了他的家属。

197年,曹操南征张绣、刘表势力,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在宛城投降曹操。后因曹操霸占张绣的婶婶,张绣不甘受奇耻大辱,又对胡车儿厚礼想待,拉拢自己的部下;于是决意起兵造反。贾诩献计对张绣说:“你对曹公说自从投靠主公,未立战功,有愧于主公,欲建功业报主公恩德”。此时曹操骄功自傲,沉迷女色。便答应张绣队伍携带军辎离营。当天夜里,曹操正处温柔乡中,张绣率军杀来。曹军促手不及,曹操贴身爱将典韦、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皆战死。曹操率小股军队落荒而逃。

198年,曹操重振旗鼓再次亲率大军讨伐张绣。之后曹操出奇兵再次打败张绣。此时国内有急报,不得不北撤回防。张绣想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能追杀,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将军可再引兵追杀,这次必获胜。”张绣说:“不听先生的话,导致追杀失败,这次又令我追杀?岂不重蹈覆辙?”贾诩说:“兵势有变,此去结果肯定不一样”。张绣听从贾诩意见,收集散兵,再次追击,把曹操后卫部队击溃。事后,张绣问贾诩:“我用精兵追杀曹军,先生却说肯定失败;失败后引败兵追杀曹操的胜军,先生又说肯定成功?结果竟跟先生说的一样,这是为什么?”贾诩说:“道理很简单,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曹军打了胜仗气势高涨,加上撤军以曹操的谋略必亲自断后,将军虽勇猛但也不是他的对手,所以早猜到结局;曹操攻打将军,没有使劲全力中途撤退,想必国内出了乱子。曹军已经打败追兵,定然放松警惕,极速撤军。断后的部队虽然也勇,但怎么可能是将军的对手,这就是为什么败军能打败胜军的原因”。张绣听完大为佩服,从此对贾诩言听计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嘤嘤牙语

嘤嘤牙语

历史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