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政策转向?中方回应三原则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释放出对华谈判信号,引发国际关注。3月22日,他在公开场合表示愿就加征关税问题与中国展开讨论,甚至松口称“若谈判顺利可能取消部分关税”。这一表态与特朗普执政时期频繁对华挥舞关税大棒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其心腹、参议员戴恩斯于3月20日访华,将经贸合作列为关键议题。中美博弈的微妙变化背后,既有美国经济的内生压力,也折射出中方反制措施的成效。
美方态度“急转弯”的三大动因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的调整并非偶然。2018年以来,美国两度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最高税率一度达20%,但中方迅速采取对等反制措施,针对美国农产品、水产品等领域加征关税。这直接冲击了美国农业州的利益——而这些地区恰恰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此外,美国对盟友及多国发起的“无差别关税战”也导致其国际信誉受损。
更关键的是,美方逐渐意识到,高关税的成本最终转嫁到了本国消费者身上。数据显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中国商品在美市场份额未显著下降,但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上升,通胀压力加剧。加之当前美国经济面临增长放缓、失业率攀升等问题,特朗普此番示好实则为形势所迫,试图通过谈判缓解自身压力。
戴恩斯访华释放何种信号?作为特朗普阵营的重要成员,戴恩斯此行被外界视为美方主动“探路”的标志。他在访华期间直言,希望扩大对华出口以创造就业,并强调“中美经贸关系需重回正轨”。这番表态暗示,美方虽不愿放弃既有关税政策,但已意识到完全“脱钩”并不现实。
事实上,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正日益凸显:高关税推升美元汇率,压缩美联储降息空间;国内制造业复苏乏力,过度依赖金融手段刺激经济的模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继续对华强硬只会加剧自身困境。而中方在贸易战中展现出的反制能力与战略定力,进一步促使美方调整策略。
谢锋大使三原则定调中方立场面对美方递出的“橄榄枝”,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迅速回应,以三句话清晰划出底线:
平等尊重是前提:中方始终愿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谈判必须基于相互尊重的基础。
合作共赢是正道: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恶性竞争将拖累世界经济,唯有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纠偏改错是路径:美方需摒弃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以实际行动为两国关系注入稳定性。
这三条原则既展现了中方解决问题的诚意,也明确了核心立场——中国不回避对话,但绝不会以牺牲核心利益为代价妥协。
全球格局下的中美博弈启示谢锋的表态不仅是回应特朗普,更是向国际社会传递信号:中国始终是多边贸易体系的维护者,主张通过平等协商化解分歧。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频发,中美关系的走向牵动全球神经。中方“谈,大门敞开;斗,奉陪到底”的态度,既为两国关系留下转圜空间,也为动荡中的国际市场注入确定性。
此番博弈揭示了一个现实:单边施压的时代早已过去,合作与平衡才是大国相处的长久之道。未来中美能否打破僵局,取决于美方能否真正放下“零和思维”,与中方相向而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