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禅心,笑纳乾坤,竹雕布袋弥勒佛
竹雕“布袋弥勒佛”
22*18*38cm 3060g
竹雕,这一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江苏常州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矛形竹器,作为已知最早的成型竹制品,见证了竹子在人类文明初期的重要地位。
从最初简单的实用器具,如先秦时期士大夫上朝典礼所用的竹笏、春秋战国时期用于书写的竹简,到两汉时期逐渐向艺术化迈进,竹雕在岁月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唐宋时期,竹雕艺术作品渐趋成熟,线刻、毛刻、浮雕、圆雕、留青等技法初现端倪。而明清时期,竹雕迎来鼎盛,嘉定派与金陵派各领风骚,文人士大夫的积极参与,使其与书画、雕塑艺术深度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2006 年起,宝庆竹刻、常州留青竹刻、金陵竹刻艺术、徽州竹雕等相继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竹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眼前这件竹雕布袋弥勒佛,便是竹雕艺术魅力的生动体现。弥勒佛,在佛教文化中象征着慈悲宽容、乐观豁达,是备受尊崇与喜爱的形象。其大肚便便,有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的胸怀;笑口常开,寓意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给人以无尽的温暖与慰藉。这件竹雕布袋弥勒佛,将弥勒佛的美好寓意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将祥和与喜悦传递给每一位观者。
从雕工细节来看,这件作品堪称巧夺天工。弥勒佛的面庞圆润饱满,线条柔和流畅,雕刻师傅以细腻的刀法,精心雕琢出其眉眼弯弯、笑意盈盈的神态,那爽朗的笑容极具感染力,仿佛能驱散世间一切阴霾,让人观之顿感内心平静、愉悦。大腹便便的身躯,被雕刻得生动逼真,宽袍大袖自然下垂,衣纹线条流畅且富有层次感,仿若被微风轻轻拂动,更添弥勒佛潇洒自在之态。
尤为精妙的是,弥勒佛左手所持竹杖,杖身纹理清晰,质感十足,杖首悬挂的布袋,雕刻得栩栩如生,布袋褶皱自然,仿佛装满了世间的喜怒哀乐,却又被弥勒佛以慈悲之心轻松收纳。这一细节处理,不仅为作品增添了几分俏皮灵动之感,更衬托出弥勒佛慈悲随和的形象,他悠然自得地漫步世间,以宽容之心接纳万物。
这件竹雕布袋弥勒佛集圆雕、浮雕、阴刻阳刻技法于一身。圆雕塑造立体身形,浮雕刻画衣褶肌理,阴刻阳刻雕琢眉眼竹纹,尽显匠人高超技艺。作为传统竹雕艺术的精品,作品将竹材天然纹理与弥勒佛造型完美结合,兼具文化底蕴与艺术美感。随着岁月沉淀,这件选材精良、立意深远、雕工精湛的珍品,必将成为收藏界承载历史记忆的璀璨明珠。
欢迎关注,每日更新家居空间雅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