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下发通知:健全有效防范、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

产业微观 2周前 (04-30) 阅读数 2 #推荐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坚持严格公正司法规范涉企案件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做出了十点要求强调了规范涉企案件审判执行工作,积极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以严格公正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在此之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明确强调各地区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界限,不得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或侵害经营主体权益。该指引还特别指出,执法部门在查封、扣押、冻结经营主体财产时,必须严格遵循权限、范围、数额和时限的规定,避免给合法经营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同时,文件严厉禁止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以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确保法治环境的公平与公正。

然而,多家媒体报道的一起案件引发公众对于异地执法及司法公正性的关注。据界面新闻报道,瑞德青春(珠海)健康管理公司涉嫌诈骗案由河南某地警方异地侦办,涉案金额高达约13.6亿元,目前该案件已经一审宣判,被告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正在上诉中。

据了解,瑞德青春及其母公司,是一个拥有超过万名员工的民营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成员来自经济拮据的底层家庭,该企业在为女性群体,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女性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独立与个人价值实现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家历经二十年风雨、穿越时代变迁的企业,如今正面临着一场关乎一万多个家庭福祉的司法审理。作为珠海大健康领域的佼佼者,其母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业务涵盖了医美、健康教育、公益慈善及大健康等多个领域,而此次涉案的正是其中一项业务——大健康板块。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公司被查封的资金高达18.7亿元,远超涉案金额的13.6亿元,其辩护律师因此质疑存在超数亿元查封情况。更令人忧虑的是,据员工透露,他们已长时间未领取工资,生活陷入困顿。企业高管无奈表示,由于资金被冻结,公司无法按时发放薪资,这无疑加剧了员工的经济负担。

当企业遭遇困境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避免给员工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同时,也提醒我们,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权益,避免过度执法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也应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确保每一个个体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过上体面的生活。

据新黄河报道,案件审理过程中还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一名涉案员工的家属反映其女儿小丽(化名)虽在起诉书中排名靠后、理论上罪责较轻,但至今仍未被取保候审,羁押时间远超量刑建议。此外,据重庆商报消息得知,该案的辩护律师也对检方提交的未盖章被害人名单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在此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坚持严格公正司法规范涉企案件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民营企业前进的道路,其明确要求要严格区分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合法融资与非法集资、正当经营与违法犯罪等的界限,严格把握刑事犯罪的认定标准,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有效防范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司法。对在生产、经营、融资等活动中的经济行为,虽属违法违规,但不构成犯罪的,依法宣告无罪,或者建议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对于涉企新类型案件,应当依法审慎处理,必要时由上级人民法院依法提级管辖。强化涉企产权刑事案件申诉、再审工作,健全有效防范、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

来源:网易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予以处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产业微观

产业微观

聚焦产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