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做一次”救了他!29岁男子竟患上隐匿性极强的“恶性肿瘤”

扬眼 3天前 阅读数 1230 #推荐

只有29岁的曹先生(化姓)由于胃不太舒服去医院就诊,原本以为多半是消化不良,配点药吃吃就好了,没想到在进一步检查后,竟查出得了胃体恶性肿瘤!

检查

检查正常,他坚持再做一次胃镜

5月10日,扬中市人民医院介绍,春节前夕,曹先生就感觉腹部不适。熬到元宵节后,他在外院进行了腹部CT检查及胃肠镜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异常。但是,他依然感觉胃不太舒服,直觉告诉他再查一次才放心。在邻居的建议下,他来到扬中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并提出想要再做一次胃镜检查。

消化内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姚圣华通过胃镜发现,发现曹先生的胃体大弯有一处溃疡。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姚圣华观察溃疡面时,觉得可能“并非善类”,于是果断于病灶处取材送病理科检验,病理结果竟是“低粘附性癌”。

年纪轻轻,竟患胃体恶性肿瘤

“低粘附性癌”侵袭力强、恶性程度高,肿瘤细胞缺乏粘附性,容易穿透胃壁,出现腹膜播散。不幸中的万幸是,由于年纪轻轻曹先生的坚持就诊,他的疾病尚处于早期阶段,这为后续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通过手术切除有望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曹先生转至胃肠疝外科接受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胃肠疝外科团队接诊后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在和患者以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其进行“3D全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腹腔淋巴结清扫术+空肠吻合术”。

胃肠疝外科团队,在3D腹腔镜下为患者切除了部分胃体,将周围的淋巴结清扫干净,进行空肠吻合。为确保手术效果,医生还进行了术中再次胃镜检查。最后,通过仅2厘米的微小切口,成功将病灶取出。

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切除

有迹可循, 这些人群尤需关注“早癌”

消化内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姚圣华介绍,胃癌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太晚。其实,胃癌在来临前也是有迹可循的,出现以下信号要高度警惕:

首先是上腹部不适和疼痛,很容易误以为胃炎,但这种不适不会随着饮食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持续性或者渐进性加重。如果上述现象出现,就要高度警惕。其次是无诱因的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同时伴随着食欲减退、早饱感、恶心、呕吐、泛酸,大便颜色变化等,这些也是身体发出的信号。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上腹部不适持续加重,同时伴随着体重下降,要及时就医,通过胃镜检查排除胃癌的可能性。临床上,胃镜检查,依然是肿瘤早期发现的金标准。所以当感觉到胃不舒服了,千万不能忽视,否则很容易把小病拖成大病。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肿瘤一样,胃癌也有高危人群。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胃癌家族史者;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者:包括高盐饮食、腌制食品摄入过多;慢性胃病患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长期吸烟酗酒者。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两年检查一次胃镜。如果发现萎缩性胃炎、息肉、溃疡等,则建议每年复查一次胃镜。普通人群,45-50岁以后,也建议每两年查一次胃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通讯员 蔡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评论列表
  •   逗小逼  发布于 2025-05-11 16:44:56  回复该评论
    第一次胃镜的那个医生应该要开除,这种庸医真的害人
  •   聚散两依依  发布于 2025-05-10 18:55:48  回复该评论
    是不是应该追究第一次做胃镜医院的责任?做了检查居然没查出个所以然......[抠鼻]
  •   Sunflower  发布于 2025-05-10 16:14:27  回复该评论
    第一胃镜怎么做的?第二次才发现?????
  •   用户88xxx86  发布于 2025-05-11 00:17:08  回复该评论
    追究就没必要了,但老百姓总想上大医院,找有医德的高水平医生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扬眼

扬眼

扬子晚报原创新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