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风云》03内忧外患:后燕丢城失地,拓跋珪苦战中山城
【拓跋珪平叛激战滹沱河】
公元397年早春二月,北魏君主拓跋珪遭遇国内叛乱,决定中断与后燕的军事冲突,带领军队返回国都盛乐,该地现今位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二月九日这一天,军队行进至曲阳县柏肆一带,具体为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偏北处,拓跋珪随即指令士兵在滹沱河的南岸设立营地,进行驻扎。
但就在此刻,后燕国君慕容宝调动十二万步兵及三万七千骑兵,于滹沱河北岸排列阵势,目的是拦截北魏军队的撤退之路。彼时,拓跋珪可能未曾料到后燕会在此重兵把守,甚至可能根本没想过后燕还有力量进行反扑。
近半年来,后燕一直处于劣势,频频遭受攻击,难以反击。不过,慕容宝抓住了这个时机,计划利用地形上的优势,与北魏进行一场决定性的战斗,希望以此扭转战局。
慕容宝在获知拓跋珪军队已在滹沱河南岸安顿扎营的消息后,他迅速作出了决定,计划在夜晚发起突袭。
为达成突袭目标,慕容宝精心筹备了一支由万人构成的精锐部队。他指令该部队利用夜晚掩护,悄然穿越滹沱河。尽管时节已至二月,滹沱河两岸仍旧寒冷异常,且当晚北风凛冽,乌云密布,似乎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敢死队员利用北风的助力,快速横渡滹沱河,成功到达南岸。此时,南岸的北魏士兵正熟睡,毫无警觉。就连北魏首领拓跋珪也已沉睡。后燕的敢死队员悄悄潜入北魏营地,随即点燃火焰。火势在北风的推动下迅速蔓延,毫无准备的北魏营地立刻陷入一片慌乱。
拓跋珪在睡梦中被猛然惊醒,匆忙间未及整理衣衫鞋履,便慌忙逃离。与此同时,后燕将领乞特真率一百余众突入拓跋珪主营,仅见遗落的衣物与鞋靴,方知拓跋珪已潜逃,旋即率队外出追捕。
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后燕已占据明显优势。一万名精锐士兵突袭了毫无防备的北魏军队,令其措手不及,同时,慕容宝带领的主力军在河北岸集结,蓄势待发,准备全面渡河进攻。
然而,历史的进程常常充满变数,那次战役的最终局面并未顺应后燕的初步设想。
在慕容宝指挥的十万大军尚未加入战场之际,一支万名精锐先锋部队遭遇了难以预料的突变。若非历史文献有确切记述,这样的事件恐怕会让人难以置信。这批先锋部队在初步得胜后,竟莫名地陷入了混乱,如同受到神秘力量的影响,转而开始互相攻击。与此同时,逃离至营地之外的北魏君主拓跋珪已经恢复了冷静。目睹敌军内部的纷争,他立刻亲自敲响战鼓,紧急召集麾下的士兵。
北魏的军队虽然先前遭受重创,分散各处,但在听见那熟悉的战鼓回响后,他们意识到战场局势尚存转机。拓跋珪的侍从和中军士兵纷纷响应,迅速汇聚到一起,重新组织起队伍。紧接着,拓跋珪指挥在大本营周围点燃火把,将营地照得通明,宛如白天一般。
随后,他下令骑兵部队展开反击,朝后燕的敢死队员勇猛冲锋。
后燕的勇猛士兵败退,匆忙间直接向不久前慕容宝所率部队刚渡过滹沱河的营地逃去。
慕容宝见此情景,心中充满恐惧,立刻带领手下再次渡过滹沱河,撤回到河北的基地。当晚,拓跋珪没有立即派兵过河追赶,而是下令整理军队,打算第二天继续交战。
二月十号,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拓跋珪颁布命令,筹划渡过滹沱河北进,意图与慕容宝一决胜负。然而,此刻的后燕军队情绪低落,对魏军的畏惧再次笼罩整个军营。慕容宝无心恋战,决定带领部队撤回中山城(位于现今河北省定州市),持续加固中山的防御。
慕容宝带领队伍南撤的消息被拓跋珪得知后,他即刻命令全军向滹沱河北岸进发,意图追赶慕容宝。北魏军队成功渡过滹沱河,紧接着便紧紧咬住后燕军队的尾巴。两队再次交战,但后燕军队屡战屡败,不断向后退却。
面对北魏的强大攻击,后燕君主慕容宝极度恐慌,他甚至不顾及麾下十万大军的安危,仅率两万骑兵率先撤离战场。彼时,风雪交加,天寒地冻,恶劣的气候让后燕士兵饱受折磨,大量士兵因严寒而死。慕容宝只顾自己逃生,对士兵的生死置若罔闻,甚至下令让他们卸下厚重的盔甲,抛弃武器,全力逃跑。这一荒谬指令使得后燕损失了数十万件优质兵器于战场之上,连最基本的小刀也未及带走。众多后燕官员与士兵最终选择向北魏投降或成为俘虏。
至此,柏肆之战宣告结束。拓跋珪原本计划返回都城平定内部纷争,却在撤退过程中瞅准时机,给予后燕沉重打击。然而,北魏国内的情况同样十分严峻。
柏肆之战的初期阶段,北魏的军队意外遭遇了敌方的突然袭击。因此,一部分士兵被迫撤退,返回了并州的晋阳(现今的山西太原)。此时,有消息流传称,首领拓跋珪的安危情况尚不明确。
并州将领封真利用时机发动叛乱,对刺史拓跋素延发起攻击,意图占领并州,自封为王。不过,拓跋素延迅速采取行动,成功击退封真的军队,并在战斗中将其杀死。
柏肆之战虽然结束,但两国间的冲突并未因此消解,后续的军事行动仍在酝酿之中。对于拓跋珪来说,他不仅要面对外来的压力,国内的动荡也让他倍感困扰。丑提引发的叛乱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紧接着,并州地区又爆发了新的冲突。
并州之乱甫一平息,有关北魏创建者拓跋珪下落不明的讯息便抵达了云中郡,该地位于现今的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
留守当地的南安王拓跋顺有意临时管理国事。将领莫提进言:“此事极为关键,不可轻率从事。我们应审慎观察形势变化后再做决定,否则恐会引发重大灾难。”听取了莫提的意见,拓跋顺只得先将此念头放下。
然而,北魏麾下的贺兰部酋长附力眷、纥邻部首领匿物尼及纥奚部首领叱奴根,接连发动叛乱。拓跋顺随即亲自领兵出征,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平息这些叛乱。
北魏君主拓跋珪,彼时正于冀州与后燕交战,获悉国内三部落掀起叛乱后,迅速调遣安远将军庾岳,统率万骑火速返国。经庾岳全力平叛,这三个部落的动乱最终被平息,北魏民众的情绪也慢慢恢复了稳定。
化解了内部的动荡后,北魏君主拓跋珪作出了决定,他不再打算返回盛乐,而是持续对后燕的都城中山发动进攻,力求一举拿下这座战略要地。
另一边,后燕的中山城被围困,皇帝慕容宝对北魏大军的久围不退感到束手无策。不仅如此,后燕国内部也出现了动荡,发生了叛乱。
二月十一日晚,后燕官员慕舆皓暗中策划了一场政变,意图除去慕容宝,并扶持卫大将军、赵王慕容麟登基为帝。然而,这一计划迅速被揭露,慕舆皓匆忙逃离中山,最终选择向北魏国王拓跋珪投降。
慕舆皓的谋反未能成功,为慕容宝暂时化解了一场危机。不过,中山城已被北魏军队重重包围,慕容宝对此困境仍束手无策。此刻,城内的士兵们情绪激动,一致要求出城与敌人进行决战。
高阳王慕容隆,身为征北大将军,向慕容宝提出策略:“拓跋珪虽连连告捷,然围攻城池数月,其攻势未见明显成效,魏军损失颇重。加之,士兵远征已久,远离故土,思乡情绪定会日渐加深。另有一事不利,据传拓跋珪内部已生叛乱。此等情境下,我军主动出击,实为难得良机。此外,中山城中的将士皆盼出城决战,士气高昂。凭我军之锐气,对阵敌军疲惫之军,定能取得大胜。若此刻不采取行动,士气恐随时间消逝而减弱,日后取胜将更为艰难。”
慕容宝在听取了慕容隆的意见后,认为其颇具见地,于是决定接受这一提议。
不过,赵王慕容麟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主张坚守城池为最佳方案。因此,由于慕容麟的多次干预,慕容隆数次筹备的出兵计划都未能成功执行。
面对拓跋珪大军的压境,慕容宝既无法出城应战,也不愿坐以待毙,最终决定尝试与拓跋珪谈判求和。他提出释放拓跋珪的兄弟拓跋觚,并愿意割让常山郡以西的地区作为和谈条件。起初,拓跋珪似乎接纳了这一方案,双方开始着手安排和解的相关事宜。但不久之后,拓跋珪却改变了主意。
3月11日,拓跋珪带领大部队到达位于卢奴(现今河北省定州市)的中山城外。
三月十五日,他颁布命令,重启对中山城的围攻策略。此时,数千名后燕士兵再次向慕容宝表达意愿,请求准许出城迎战。他们陈述:“持续困守此孤城,终将面临绝境。我们甘愿冒死冲锋,为陛下减轻压力。陛下屡次否决出战提议,无异于自我消耗。当前已被围多日,别无他法,只能期盼敌军自行撤离。然而,双方实力差距明显,敌军不会轻易放弃。故而,陛下应考虑众人的意见,批准我们出城迎敌。”听取这些言辞后,慕容宝最终决定派遣军队出城作战。
慕容隆下令各将领准备迎战,对众人说:“皇室威严受损,敌人不断侵扰,这是我们臣子的耻辱。为了捍卫正义,我们虽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此次出征,如果能成功击退敌人那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取胜,也能表现出我们的决心和气魄。如果你们中有谁能活着回到北方见到我的母亲,请代我向她表达我的心意。”说完,慕容隆穿戴好盔甲,骑马直奔城门。
此时,赵王慕容麟又一次向慕容宝提出反对意见,随后慕容宝再次做出决定,取消了原定行动。士兵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不满,慕容隆更是泪流满面,他只能下马,无奈地返回营地。
阅读至此,我们深感后燕的境遇令人惋惜,但也不得不正视赵王慕容麟确有非凡之处。尽管他行为恶劣,甚至有反叛之意,但他仍然能够获得两代君主的信赖,包括强势的慕容垂,这足以显示他的个人影响力。
遗憾的是,历史文献中缺乏对慕容麟如何规劝慕容宝的具体叙述,因此,我们无法领略到慕容麟出众的说服技巧。
那么,慕容麟屡次阻止慕容宝主动发起攻击,其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他是否真的希望后燕尽早走向衰败?但根据后续的历史记载,慕容麟并未向北魏投降,这显示出他并不愿见到后燕的毁灭。因此,他坚持守卫中山城,很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这是当前最为稳妥的战术。然而,在当时的局势下,守城实际上是在期盼援军的到来,但现实是,还有谁能伸出援手呢?几乎已无人可求。慕容麟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
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另一种假设:慕容麟的意图是让慕容宝处于不利境地,为自己谋取权力铺路。确实,就在十三日那天夜晚,慕容麟开始行动了。
慕容麟身为卫大将军,统率都城兵马大权。他强迫北地王慕容精,令其指挥禁军去除掉慕容宝。面对这一无理要求,慕容精表现出坚定的立场,毅然拒绝。慕容麟见状极为愤怒,当即下令处决了慕容精。
慕容精被除之后,慕容麟认识到在中山城已无法立足,当即决定趁着夜色逃离该地,向着西部山区进发,寻求丁零残余势力的庇护。
中山城内流传起慕容麟意图叛乱的讯息,全城军民皆感意外。
【慕容宝入蓟城,慕容会出征败敌】
在后燕的历史篇章中,清河王慕容会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身为后燕君主慕容宝的第二个儿子,慕容会因其母身份低微,未能成为正统的皇位继承人。然而,他凭借自身英勇威武、风度翩翩的特质,赢得了祖父慕容垂的青睐。
公元395年,慕容宝领兵北进对抗北魏之际,其父慕容垂指派慕容会接管太子居所事务,并授予他全面管理权,其待遇近乎太子标准。接着,慕容垂亲自率军攻打北魏时,更将后燕的重要基地龙城交由慕容会守卫,这充分显示了对他的高度信赖。在慕容垂临终时,他特别向慕容宝交代,继位后需立慕容会为储君。
然而,历史的进程并未顺应慕容垂的期望。公元396年4月,慕容宝登基后,并未遵循祖父的遗嘱,反倒是立了自己年仅11岁的小儿子慕容策为储君。这一举措引发了慕容会的不满与愤慨,也为后续的动荡局势种下了根源。
当年九月,章武王慕容宙负责将已故的慕容垂皇帝与小段皇后的遗体,护送至龙城进行下葬仪式。
慕容宝颁布命令,要求慕容宙率领慕容隆原先的部下到中山集结,然而慕容会并未严格执行这一指令,私自保留了一部分慕容隆的旧部。此外,他还对长辈慕容宙多有欺辱,举动间流露出不良企图,这些行为引起了当时人们的关注和议论。
进入十一月之际,北魏君主拓跋珪对中山城(位于现今河北省定州市)发起了围攻。面对此情境,慕容会主动请求父亲慕容宝允许他领兵南下,前往增援。
不过,慕容会因对父皇心存芥蒂,对南下之事并无诚意。因此,他命令征南将军库傉官伟与建威将军馀崇带领五千先锋部队先行,而他则宣称将率领主力随后赶到,但实际上却迟迟没有行动。先锋部队抵达卢龙塞(位于现今河北迁西县北部)后,足足停留了三个月,却始终未见慕容会从龙城启程前来。
慕容宝闻讯后极为愤怒,他派遣使者带着诏令前往龙城,严厉地指责慕容会。而慕容会则借由军队训练的需要,将事情又一次推迟了一个月。
397年三月,在建威将军余崇的多次催促之下,前锋部队终于到达蓟城,即现今的北京。然而,这些拖延与抗拒举动,无疑揭示了慕容会对父亲怀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同时也暴露了他对权力的极度追求与勃勃野心。
后燕的赵王慕容麟,由于策划的叛乱未能成功,在三月十三日晚匆匆逃离了中山城。直到这时,皇帝慕容宝才深切地察觉到自己这位兄弟的恶意图谋。
慕容宝最为忧虑的是慕容麟可能挥师北上,吞并慕容会的兵力,并顺势攻占龙城。龙城对慕容宝而言,意义非凡,它不仅是慕容鲜卑的起源之地,也是后燕最后的立足根本。慕容宝心里明白,都城中山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倘若龙城再失守,他的皇位将形同虚设。
随后,慕容宝迅速召集了他的两位弟弟,高阳王慕容隆与辽西王慕容农,一起商议应对方法。慕容宝内心倾向于放弃中山,退回到龙城,不过他仍希望听听两位弟弟的看法。
慕容隆剖析局势:“先祖历经磨难,奠定中兴基础,但不幸崩逝未及一年,国家便急剧衰落,我们深感有负先祖期望。当前,外敌咄咄逼人,内部纷争又接连不断,家族内部争斗,百姓惶恐难安,显然不宜贸然出城迎战。此刻,撤回旧都龙城,实为明智选择。然而,龙城地域有限,民众生活困苦,欲以中原正统自诩并迅速建功立业,近乎不可能。若我们能厉行节约,体恤民情,重视农耕,加强军备,历经数年,国家与民众皆可强盛。届时,中原赵魏之地的百姓因战乱疲惫,怀念燕国旧恩,我们则可再度南下,光复故土。即便无法重回中原,依托龙城险峻地形固守,亦能安稳生活,蓄积力量。”
慕容宝闻后表示赞同,回应道:“卿家所说有理,我完全支持。”
在后燕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赵王慕容麟选择了逃跑,相反,慕容隆与慕容农始终坚守对慕容宝的忠诚。此时,一位名叫高抚的占卜师颇受慕容隆的信赖。高抚向慕容隆进言:“您此番北上之行,恐怕难以到达龙城,也无法再见母亲。如果陛下独自迁往北方,而您秘密留在中山,或许能够开创一片新天地。”
听闻高抚之言,慕容隆即刻领悟其意在劝他自行称王。但他随即怒不可遏,反驳道:“时下国家蒙难,君主漂泊无定,母亲亦身处遥远的北方。我此生若能归葬北方,便已心满意足。你怎能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来!”
接着,慕容隆将手下将士召集起来,征询他们对于去或留的看法。
司马鲁恭与参军成芨表示愿意同行,而其他人员则倾向于留在中山。面对这样的情况,慕容隆尊重每个人的决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去留。
同时,慕容农麾下的将领谷会归向他提出建议:“中山城中的居民,很多是在参合陂战役中失去亲人的父老兄弟。他们早已悲痛欲绝,心中充满对魏军的复仇之火,只因受到卫大将军(慕容麟)的约束才未能行动。现在,他们得知陛下有意北迁,纷纷表示:‘只要慕容皇族中有人留在中山,我们就愿意拥立他,与魏军血战到底,死而无憾!’大王或许可以暂时留下,顺应民心。等到打败敌人,稳定都城局势后,再迎接陛下归来,这样仍不失为尽忠之举。”
然而,听闻此事,慕容农同样怒不可遏,一度考虑严惩谷会归,但最终因看重其能力而宽恕了他。慕容农斩钉截铁地表示:“若生存唯有依靠背叛,那我情愿赴死。”
3月14日,后燕的国君慕容宝带着太子慕容策、皇子长乐王慕容盛以及他的弟弟慕容农和慕容隆等人,指挥着一万多骑兵离开城池,向北方进发,计划投奔慕容会。
不过,慕容宝还有三位兄弟,即河间王慕容熙、渤海王慕容朗与博陵王慕容鉴,因年纪尚幼,未能及时跟随逃离。在此情形下,慕容隆果断决定返回中山城,他亲自驾车,确保这三位小王子安全撤离。
与此同时,乐浪王慕容惠、中书侍郎韩范、员外段宏及太史令刘起等人,率领工匠与艺人们共计三百余人,启程前往邺城(位于现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部的香菜营乡邺镇村),他们选择投靠的是范阳王慕容德。
慕容详作为开封公,因未能与慕容宝的队伍会合,故而在中山城内暂时安顿下来。
当前的中山城处于无领导状态,整个城市的居民都感到十分不安。
慕容宝带领人马从东门撤走后,城门竟无人顾及而敞开着。北魏君主拓跋珪原本打算趁着夜色立即领兵入城,然而,冠军将军王建却向他提议,改为次日白天再行动。王建提出的理由是,夜间进城恐怕难以约束士兵,容易引发掠夺行为。事实上,根据历史记载,王建如此提议,是因为他内心也有参与掠夺的念头,只是认为夜间行动不便实施。于是,拓跋珪听取了王建的建议,决定放弃连夜攻取中山城的计划。
据悉,中山城中的军民共同商议后,决定拥立慕容详为领袖,同时关闭东门,下定决心守护这座城池。
次日,拓跋珪颁布命令,开始攻城,但经过连续多日的努力,依然未能成功占领。接着,他派遣人员登上瞭望车,向城内的居民大声宣告:“慕容宝已经逃离此城,你们为何还要坚守这座孤立无援的城池?究竟是为了谁在白白牺牲?”
然而,城中的军民共同表达道:“我们只是平凡的民众,之所以持续抗争,是担忧再次经历如同参合陂那样的悲惨事件,只能在这困境中尽力存活。”
拓跋珪闻言后,目光转向身旁的王建,并以吐痰的动作表达对他的不满。
在攻打中山之际,拓跋珪命令中领将军长孙肥及左将军李栗,带领三千精骑兵力去追赶慕容宝。他们一路疾驰,直至抵达范阳(现今的河北涿州地区)。然而,未能成功追上目标,两人只能无奈地带兵返回,未能建立战功。
谈及后燕帝王慕容宝一行脱离中山后,他们持续北上,途中偶遇赵王慕容麟。初见之下,慕容麟内心惊惶,随即指挥麾下人马奔往蒲阴(位于现今河北顺平东南部),之后抵达望都(即今日河北望都)。望都的民众闻讯慕容麟抵达,纷纷主动供应粮食与草料以示支持。
望都与中山相距不过几十里地,不久,中山城内的慕容详闻讯后迅速行动,即刻调遣军队突袭慕容麟,顺利将其妻儿捕获。面对此境,慕容麟别无选择,只能率领残部继续向西撤退,一路奔逃至太行山区,此处暂且搁置不提。
3月16日,后燕的国君慕容宝到达蓟城,即现今的北京。沿途之中,原本随行的亲信大多已离散,仅余慕容隆等人带着数百名骑兵,继续负责他的安全。
此时,慕容宝正被慕容会领着的两万骑兵于蓟城南边等候。观察着儿子慕容会面上的怒意与不满,慕容宝心中立刻充满了忧虑。
慕容宝向他的两位兄弟,慕容隆与慕容农,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这两位兄弟才智出众,见识深远,却并未对此表示认同。他们安慰慕容宝道:“清河王慕容会年纪尚轻便已在边疆肩负重任,这可能导致他性格上有些骄横。我们应通过适当的礼仪来对他进行规劝。”
慕容宝接纳了两位弟弟的意见后,心中对慕容会仍抱有顾虑。为此,他决定发布诏令,撤销慕容会的军事指挥权,并打算将这一权力转交给慕容隆。不过,慕容隆却明确表态,不愿接受这样的安排。
最终,慕容宝决定将慕容会麾下的一部分军队分配给慕容隆与慕容农指挥,并且命令西河公库傉官骥带领三千士兵南下,以增强都城中山的防御力量。
3月18日,慕容宝下令,把蓟城的所有资产装载到马车上,转运至龙城。与此同时,位于渔阳(现今北京市密云区)的北魏将领石河头,带着他的军队前去拦截。关于石河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北魏的主力主要在冀州与后燕交战,但仍有部分军队深入幽州境内作战。
公元396年8月,北魏君主拓跋珪亲自指挥军队向南进发,目标是后燕的并州地区。与此同时,他命令将军封真率部自东行进,通过太行山脉的军都陉(位置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南部),旨在攻打后燕统治下的幽州。
同年十一月末,后燕派遣护送慕容垂遗体前往龙城的章武王慕容宙,在回程途中,接近中山附近的蓟城时,察觉周边有北魏军队的踪迹。为规避正面冲突,慕容宙即刻率队进入蓟城,联手驻守蓟城的镇北将军、阳城王慕容兰,共同布置防御措施,以抵御北魏军队的威胁。
彼时,原本在后燕幽州地域作战的封真将军可能已被调遣至并州,而留在幽州继续战斗的是另一位将领石河头。石河头指挥军队向蓟城发起进攻,然而未能成功占领,随后他下令部队撤退至渔阳进行防守。
397年3月20日,后燕国君慕容宝行进至蓟城以东大约百里处的夏谦泽地带,碰巧与石河头的军队碰面。由于一心急于前往龙城,慕容宝最初并无意愿与石河头的军队发生冲突。
然而,慕容会提出建议:“我训练军队,正是为了应对外敌。现陛下身处困境,士兵们都渴望为国征战,而敌人竟胆敢挑衅,这激起了大家的愤怒。兵法中提到,不应阻挡归心似箭的军队;同时也说,绝境之中往往能激发求生之力。目前的局势对我们极为有利,取胜并非难事。若此刻放过敌人,他们定会寻找机会进犯,可能引发更多问题。”
慕容宝接纳了慕容会所提出的意见。
随后,慕容会调度兵马发起攻击,同时,慕容隆与慕容农带领自中山前来的骑兵部队并肩冲锋。最终,石河战败溃逃。后燕的士兵持续追击,长达百里,期间杀敌数千。
慕容隆持续追击敌人直至数十里外才折返,面对昔日的部下、留台治书阳璆,他抒发道:“中山城内明明屯有数万兵马,却始终未能振奋士气。今日虽已赢得一场大战的胜利,心中却仍有遗憾。”言罢,他不禁感伤落泪。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