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长跑,不是短跑:持续耕耘,静待花开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
只有持续不懈的耕耘与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目睹未来花朵的绚烂绽放。
《老人与海》的故事,更是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老人曾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一个人可以被摧毁,却不能被击败。
每日坚持那些微小的好习惯,并非为了取悦他人,也非为了证明给任何人看,而是我们知道,勇往直前,远胜于原地踏步。
在小学阶段,许多家长往往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
但很少有家长知道,小学阶段的成绩往往具有欺骗性。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单纯追求分数更为重要。
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学业挑战,更是为孩子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中,以下三种习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因为它们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01
深度阅读的习惯
不论孩子是在学习英语还是语文,除了基础的阅读积累外,我们还需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深度阅读习惯。
深度阅读 + 阅读量 = 语文学习的黄金组合。
深度阅读能够培养孩子的深度思考和理解能力,而阅读量则拓宽了孩子的知识视野,两者相得益彰,既深邃又宽广,成为语文学习的致胜法宝。
深度阅读的习惯,犹如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它不仅仅是让孩子理解字词句的表面含义,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一种深度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深度阅读并不要求孩子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本,而是通过有意识的反复阅读和思考,提炼出语言背后的思维,帮助孩子培养从表象到内涵的洞察力。
这一过程至少包括以下部分:
①、学会标注关键词和关键句,让孩子从中捕捉作者的核心思想。
②、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文本中的细节,分析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
例如,作者为何选择这个比喻?这个词的运用有何特殊之处?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的预习、复习、课堂笔记的重点,其实都是在围绕深度阅读展开。
③、思辨性理解的拓展。通过不同的视角进行多次阅读,孩子对文章的理解将更加深刻。
可以引导孩子在读完一段后,停下来思考:“这段话传达了什么信息?”“我从这段文字中获得了哪些启示?”以此逐步提升孩子的思维深度。
④、输出和表达。讨论不仅能够加深理解,还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诸如“作者试图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何种观点?”“你认为这个观点是否合理?为何?”“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等问题,都是引导孩子进行思辨的优秀问题。
02
关于思考的习惯
思考的习惯,如同孩子们面对问题、遭遇挫折时的指南针,引领他们走出迷茫。
我们的世界远非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那么简单。无论是学业上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困境。
拥有思考能力的孩子能够在迷雾中找到方向,在纷繁复杂中寻求解决之道。
培养孩子们自小独立思考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这样在未来面对世界时,他们才不会轻易随波逐流。
当孩子尚在幼儿园时,他们对路边的石子、蜘蛛织网、雨滴落下等细微事物展现出无穷的好奇心,观察它们长达数小时。
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实际上是培育思考能力的起点,每个孩子都具备这样的天赋。
生活是最佳的孵化器,用以培养孩子们的思考习惯,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
①、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记录下孩子的观察和疑问,不必急于给出答案,一同探索即可。
孩子们的思考习惯往往源自他们对生活细节的好奇。“你觉得蜘蛛为何要织网?”“雨滴落地后会去哪里?”这些问题简单而有趣,都是引导孩子观察和主动探索的好方法。
②、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给予孩子选择的空间,营造一个开放性的探索环境。
从小事如“今天你想去哪里玩耍?”、“选择哪一种颜色的袜子?”到大问题如“假如你是蜘蛛,你会如何织网?”、“除了下雨,还有什么情况会让地面变湿?”实际上都是在引导孩子们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
③、给予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家长不应急于提供答案,而应鼓励孩子尝试自行解决。
或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合适的资源,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分解问题、多管齐下。
思考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引导,但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未来定将更加坚定。
03
乐观的习惯
乐观的习惯,是孩子们面对生活的风雨、面对竞争和排名时的护身符。
在生活中,挑战与低谷总是如影随形,伴随着挫折与失落。培养孩子们的乐观心态,让他们学会在失败中寻找成长的契机。
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下一次更高地跃起。
乐观的习惯,让孩子们在任何困境面前都能微笑以对,坚信所有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未来充满光明。
孩子们是否能够养成乐观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氛围。
家长是否能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失败,教导孩子们接受不完美?
面对失败或挫折时,我们是否能够引导他们认识到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而非终点?
人生若能在无法重来的时光中保持乐观,尽情享受每一刻,这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满足。
当孩子因为排名下降而抱怨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这次排名下降,我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如果我调整策略,能否比上次做得更好?”
与孩子一起将消极的语言转化为积极的语言,通过这种方式重塑他们的思维模式,从而培养孩子们的乐观心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