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大结局?商务部:中方决定与美接触,美需答应一个条件

笑看云烟 4天前 阅读数 196 #社会

«——【·前言·】——»

特朗普再次出人意料地发表声明,宣称并非美国需要和其他国家签订协议,而是其他国家必须和美国达成协议,这话听着多少有点不对劲。

如果真的按照特朗普的逻辑,也就意味着与美国的谈判协议实际上就是“不平等条约”。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还明确表示了,他不会为了与中国进行谈判而轻易降低关税,没过一会,他又突然改变立场,暗示未来某个时刻可能会考虑降低对中国的关税。

同时中国商务部也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透露中国决定与美国展开接触。

中国为何突然决定与美国重新接触呢?难道说这场中美之间的关税要结束了?

与美国财政部长会谈

5月7日,根据外交部和商务部的消息得知,中国受瑞士政府邀请,中方代表团计划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

而这其中有一项“特别安排”值得注意,在访问期间,中方代表团将会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

要知道,贝森特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的角色可是举足轻重的,美方的这一举动无疑是想在官方层面确认,已经中断中美接触即将重启。

自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他们原本盘算着中国会迅速退让,寻求关税豁免以便避免经济损失,谁曾想,中国并没有按照特朗普的计划走下去,而是选择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在美国推出关税政策,中国就推出反制措施。

而随着特朗普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一度导致中美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直接跌到了冰点。

美财长贝森特本人也公开承认,当前的中美贸易状况“不可持续”,并流露出了与中国会谈的急切,可想而知,这次中美接触的核心议题,肯定是绕不开双方互加的高额关税。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美国至今并没有撤销那些被中方视为“恶意”的关税政策,中国又为何会同意与美方坐下来谈呢?

根据官方的信息中透露细节来看,中方此行的首要目的是应瑞士政府的邀请进行访问,美方会谈只不过是顺便而已,“顺便”这个词与正式的双方谈判,其中的意味相差可不小。

当然双方或许也是想借此机会,在中立的第三方平台上进行一番试探,摸一摸对方的底牌和真实意图,为后续可能展开的实质性谈判铺路。

谁的“诚意”更经得起推敲?

虽然特朗普和贝森特一直都在极力营造美国经济“扛得住”短期动荡的景象,甚至对外宣称关税政策会推动经济增长。

可实际上呢?美国国内现实的窘迫众所周知,美国国内物价上涨势头难以遏制,日用消费品价格飙升,中小企业更是苦不堪言,特别是高度依赖中国庞大市场的美国农场主,他们受到的损害更是苦不堪言。

美元指数的持续疲软,导致特朗普的支持率直线下滑,已经让特朗普成为了美国有史以来支持率最低的总统。

其中高达70%以上的受访者都对美国现在的经济状况表示不满,超过80%的消费者对物价过高感到忧虑,这些民众问题都将成为白宫必须正视的问题。

更让特朗普政府头疼的是,根据美媒放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似乎并不打算屈从于白宫的降息压力,如果真的是这样,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施压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美国财政部的借贷成本也会进一步攀升。

要知道,美国国债本就已经高达36万亿美元了,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而特朗普政府的那点关税收入,恐怕连利息的零头都不够,严重的话,还会将美国整体物价推向更高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来看,贸易战的负面效应给美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反而中国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也正是这个原因,自从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关税政策以来,美国高层就已经多次通过各种方式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根据关税问题进行谈判。

很明显如果再不谈判,美国的牌都要被特朗普打完了。

中方的底牌

而中国手中的“底牌”还有很多,比如稀土,都知道稀土可是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稀土在供应链的逐步收紧,直接扼住了美国军工产业的咽喉。

从F-35战斗机到“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等一系列尖端武器装备,对稀土资源的依赖程度远超乎想象。

在全球稀土加工尤其是重稀土领域,以及稀土永磁体的生产方面,中国占据着几乎垄断的地位,在美国对华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也适当的调整了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政策,而这给美国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

为了解决依赖中国稀土资源的问题,美国试图通过向乌克兰施压,威胁接管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资源,甚至怂恿企业非法开采深海矿产等方式,可是这样做,不仅效果微乎其微,更是破坏了国际合作氛围。

加拿大总理更是明确表态:加拿大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清晰地划出了主权底线。

这次中国决定与美国接触,也是在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审慎评估之后决定的,不过,中方的立场向来清晰且坚定,如果美国依旧抱着说一套做一套的态度,将谈判作为拖延时间或者继续施压讹诈的幌子,那么中国绝不会答应。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已经明确指出:任何对话都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这句话也是直接指出了美国在过去谈判中的反复无常和缺乏诚意的毛病。

中方要求美方正式他们采取单边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觉得美国应该率先采取实际行动,目前美国仍对价值约3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而且还没有取消对欧盟、日韩等经济体的钢铝关税。

相反如果美国还是一边想谈,一边想维持对等关税,那么这场谈判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了。

原则与策略的坚守

自4月2日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开始,中方始终坚持谈判原则,而这样的坚持并非空穴来凤,而是基于历史经验和战略考量。

当初2023年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财长耶伦在瑞士达沃斯论坛期间的会谈,便是一次精准把握对方核心诉求并达成积极成果的案例。

当时美方面临迫在眉睫的债务上限问题,急需中国停止抛售美债以便自身稳定市场信心,而中方明确表示要求美国取消对华高科技领域的限制措施。

最终双方达成妥协,中方以“停止抛售美债”换取了美方在技术政策上做出的让步,这样一来,既维护了自身金融稳定,也未在核心技术领域退让。

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在关键产业政策上的绝不退让,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高级别经贸会谈并非一次简单的会面。

从之前王毅外长和沙利文在维也纳会面,再到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商务部长王文涛相继与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进行接触,这些至少说明了双方都已经认识到,有效管控分歧,稳定双边关系至关重要。

而这些对于特朗普来讲,可能是他没有理解这一点,但也可能他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碍于面子不愿轻易低头,才会时不时放出一些自相矛盾的信号。

中方这次同意解除,可以看作是给紧张局势降温的一个台阶,中国非常明白,僵局如果持续下去,自身利益一样会受到损害。

当然面对眼下的局势,如果美方真心想谈,大门始终敞开,但如果对方又想故技重施,那么中国也不会怕,绝对会奉陪到底。

参考信源

新华网2023-01-18——刘鹤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会谈

财联社2025-03-13——商务部回应中美就贸易问题见面进展:中方与美方相关主管部门一直保持沟通

观察者网2025-04-14——中国管制稀土出口,美国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观察者网2025-04-24——美财长承认:对华关税战“不可持续”

观察者网2025-05-07——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环球时报热点2025-05-05——加拿大总理访美前夕 特朗普称将永远谈论“第51个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笑看云烟

笑看云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