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决心“取代中国”?面对中美贸易关税战,印度的预判全错了
中美关税战正激烈交锋,印度却趁机打起"取代中国"的算盘。当中印关系刚现转暖迹象,印度高官高调宣称要抢占供应链空缺。这场趁火打劫的算计,是否再次让印度重蹈覆辙?
【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上调至125%】
就在中国对美国祭出84%关税反制措施后,特朗普火速宣布,暂停对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实施“对等关税”政策90天,期间仅征收10%的基础关税,与此同时,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则立即上调至125%。
这种操作显然意在通过高涨的关税来震慑中国,同时拉拢其他国家,迫使它们改换门庭,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但这样的策略到底能否奏效?有些国家已经迫不及待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了。
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的自信可谓溢于言表。他认为,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将重塑全球的供应链,这对印度是好消息。
他甚至不吝为特朗普辩护,将全球贸易的混乱归因于中国加入WTO后的影响,称印度一直是最大的受害者。戈亚尔的战略是希望印度能趁机崛起,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在中美之间的“空隙”中实现自己的工业梦想。
【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称是千载良机】
然而,戈亚尔的这种观点可以说是个天大的误判,也反映出一种缺乏远见的狭隘心态。此前,莫迪政府已经有多次错判形势的案例,例如在中印边境问题上的行动,结果是自食苦果。这一次,印度显然高估了特朗普策略的实质效果,也低估了中国产业链的强劲韧性。
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战争,看上去如同气势汹汹的独角戏,把其他国家列为“奖励对象”,是想通过离间计分化中国的外交关系网。但实际上呢?
强化关税并不能打垮中国经济,因为中国的经济早已摆脱了对单一市场的全面依赖。数据显示,中国的工业产能占据了全球的“半壁江山”,而且与超过120个国家有紧密的贸易关系,占据全球贸易额的14.2%,超越美国。
【中国拥有与美国奉陪到底的底气】
或者我们换个视角来看,假设美国成功的利用关税打压了部分中美贸易,那么这些商品和服务的缺口怎么办?全世界其他国家完全有可能成为中间商,继续保持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从而协助填补这个市场缺口。
因此,特朗普比拼关税的“军备竞赛”,更像是纸老虎。即便中美贸易出现萎缩,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和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依旧能支撑经济的稳步发展。
再回到印度自身,如果真想抢中国的饭碗,那得先从自身问题说起。印度的制度瓶颈足够让那些想进驻的新兴企业喝一壶。
1.从官僚体系看,其繁文缛节众多,决策流程冗长,让企业家面对“开厂难”的诸多挑战。一家外资企业仅仅是在土地审批环节,就被耗费了将近两年,这样的发展节奏有些令人无奈。
【印度营商环境在国际上都是臭名远扬】
2.营商环境方面,印度政策不稳定,朝令夕改,让企业缺乏安全感。曾有企业因为政府突然的税收政策变化导致成本飙升,利润骤减。再加上腐败问题,企业不得不承担额外的成本,从而影响整体运营。这样的环境谈何吸引力?
3.政策执行层面,即便有好的政策,也难以有效落实。印度2020年启动的230亿美元“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便是典型例证。该计划被莫迪政府寄予厚望,旨在推动制造业发展,将制造业占比提升至25%。
然而,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从之前的15.4%跌至14.3%。参与企业产值仅完成37%的目标,承诺补贴兑现率更是惨至8%。即便达标企业,也需平均等待18个月才能获得补贴。
【莫迪政府主导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已夭折】
4.基础设施层面,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症结之一。交通运输效率不高,电力供应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工厂的生产效率。
5.产业配套层面,印度产业链不完整,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如汽车制造业,许多核心零部件需从中国进口,增加了生产成本和供应链风险。
6.劳动力素质层面,印度劳动力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许多工人难以胜任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要求,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企业竞争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印度成为“世界工厂”的目标遥不可及。
【印度劳动力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总的来看,印度若想趁机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绝不是喊几句口号,或指望中美贸易摩擦就能实现的。在此之前,印度需要解决自身诸多深层次问题,而非一味从他国矛盾中谋求短期利益。
无论是特朗普的高关税策略,还是印度想要取而代之的美梦,现实可能都不会向着他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中国正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在新时代的全球经济中稳步前行。
目前,中印关系有转暖的迹象,而印度如果真的趁火打劫,最后只会落得个“遍体鳞伤”的结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