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三国杀”:京东攻城略地,饿了么重拳出击,美团在?

肆点和肆点 1周前 (05-03) 阅读数 4 #社会

外卖“三国杀”:京东攻城略地,饿了么重拳出击,美团在?

文章近5000字,以下为各小结标题

第一 外卖“三国杀”现状概要第二 饿了么的百亿补贴第三 美团“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团闪购?第四 双方的差异:平台思维与实业思维|第五 京东这个鲶鱼给外卖场景带来的变数第六 王炸组合——京东与顺丰

第一 外卖“三国杀”现状概要4月30日,在京东杀入外卖领域2个月后,饿了么终于重拳出击——百亿补贴。

饿了么,此番强势出击,是因为,“以史为鉴”:王老吉和加多宝干架,死的是和其正。

京东外卖,两个月时间,单日单量从0已经到了500万单,最高升到1000万单。

日单量1000万单什么概念?

美团2024年,最高峰日单量9800万单,根据AI搜索整理,日均单量可推测为7000万单。而,外卖老二,饿了么,2024年,根据AI搜索整理,日均单量可预估为2000万单。

美团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社交平台发文所说:京东不是第一家,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阿里、滴滴、字节都做过。。。

2023年,作为流量巨头的字节,杀入外卖领域,在日单量这个硬性指标上取得什么成绩?从AI搜索整理来看,日均单量为1万到2万,最高10万单量——不要说百万单量,千万单量,连20万单量没达到。

从这个数据看,京东1000万日单量,对美团有没冲击,肯定是有的,但是,危机感最大的,确实是饿了么:两个月时间,破千万日单量,那破2000万单要多久?——到时候,就不是市场老二的位置不保,万一,自己单量腰斩,那本来就亏本的外卖业务,更加是雪上加霜——窟窿越来越大(又一个和其正?)!

一组不确切的数据:

美团:入驻商家超1400万家;注册骑手超700万,开单骑手月均超300万;高频骑手约占300万的10%;饿了么:入驻商家超600万家,较活跃的约30万商家;注册骑手超300万;京东外卖:入驻商家超130万家,签约骑手1万,9.5活跃众包骑手;

第二 饿了么的百亿补贴饿了么的百亿补贴,能达成什么效果?

首先,这个百亿补贴,怎么补贴?——补贴客户?

谁来出这个百亿?

企业?饿了么,亏损的。

商家?大体等于出钱买一波“饿了么”的流量——众筹一波流量推广。更确切的说是,饿了么的独家,或者头部的入驻商家,一次报团取暖——这些企业是重点补贴对象(获得最多推送流量)。

骑手?依然还是,送的多,赚的多——哪里单多,往哪跑。

总体看,饿了么的百亿补贴,相对于百亿买了一波流量,一波热度。但并未在外卖领域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烧钱这种事,烧完以后呢?客户、骑手、商家最后还是会“用脚投票”。

也就是是,这百亿的效果,在我看来,最大的效果建立在:一百亿把京东外卖,压制一段时间,等京东外卖热度过去,最后由于业务发展不顺,推出外卖领域——怎么可能?

作为京东集团战略项目,京东外卖烧不起,第二个一百亿?

第三 美团“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团闪购?

美团在4月15日发布“美团闪购”的品牌,而这个业务,美团实际已经运营多年,这一次是作为一个完成的品牌、概念呈现在市场面前。

查阅了一些比较专业人士的分析,美团闪购,将严重冲击京东商城的业务,关键点:30分钟极致体验——24小时的次日达体验。

而美团闪购能达成这种体验,原因在基于多年来于在外卖领域的绝对优势,对本地生活的深度延伸:商家合作、品牌合作、前置仓设置、客户画像数据、不断优化的信息系统(客户、商家、平台、物流)、完善的最后一公里体系。。。

这些优势,确实是美团所拥有,如此看,京东在外卖领域攻城略地,美团在商超领域攻城拔寨——两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由此,有人士分析:美团会对京东的基本盘——3C业务产生巨大冲击。

这或许也是美团最大的底气。

但,在我看来,美团与京东的这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一场不对称博弈:京东能拿下美团外卖大量的市场份额;而美团,很难撼动京东的基本盘——京东商城。

美团闪购部分信息:2020年,闪电仓项目落地,开始构建专属供应链体系:产品从单一鲜花、药品等“应急配送”逐渐扩展到数码家电、母婴玩具、食材、酒饮等标品,向“万物到家”演进。

名创优品、屈臣氏、名创优品等品牌,也已经与美团合作共建了垂直仓,同时通过自营“松鼠便利”强化控货能力。如,名创优品在美团开设的闪电仓已达500家,预计年内还将超800家。

3C家电领域同样如此,美团已覆盖苹果、小米、华为、品胜、苏泊尔、美的等品牌,这些厂商已经以线下实体门店形式入驻闪购,可为消费者带来就近到手的优先级体验。

截至2024年末,已有超5600家大型连锁零售商、41万本地小商户以及超570家品牌商,开展闪购业务,与美团形成了全供应链体系合作。

美团计划3年内将闪电仓扩展至10万个,到2027年目标GMV达到2000亿覆盖全品类、全区域。

2027年GMV2000亿;

2024年,京东GMV,有第三方机构测算为30000亿。

第四 双方的差异:平台思维与实业思维

有兴趣的读者,看到这里,大概能看懂作者的立场了:目前,饿了么、美团的应对手段,很难应对京东的强势挑战。

而,个人做出这个判断,在于,对于两者商业模式理解:饿了么、美团属于平台思维;京东属于实业思维。

怎么理解这两者的差异呢?

打个比方吧,平台思维就是一般商业广场的经营模式:决胜在于地段,地段,地段——地段决定流量,流量决定一切!

所以,常规商业广场的运营模式:选址、规划、建设、建立上次招商、运营团队。。。然后让市场决定商家的生死——商家入驻,活下来,就双赢,商城几乎就是躺着赚;活不下来,又招商来来一波新的商家,继续洗牌。。。如此循环。

很长时间内,很多商业广场不是说他经营有多好——区域内唯一的项目,吃下来附近所有的流量:躺着都挣钱。

但是,事物的发展的——越来越多的商城出现,原来绝对优势的平台遇到了商业上常见的边界效应:流量到顶,而流量早已被商城头部企业占据,后续入驻的商家,很难再分一杯羹。于是,原来一铺难求的商城开始出现破窗效应:一个铺面一年换几次手——客户渐渐觉得这个商城开始衰弱——商城都是老面孔,缺乏新鲜感——逐渐降低来商场的意愿——越来越多的铺面出现换手——开始有铺面出现空置。。。

为什么后面入驻的商家,活不下去?

仅仅是因为竞争力不够,不能分到流量?不是,还有一个原因:运营成本——商场水涨船高,收取的租金、佣金、管理费、活动费。。越来越高,管理团体开始臃肿、官僚、低效。。。对于商家而言,倒逼商家经营压力巨大——短期看不到收益,而且缺乏商场管理方有力的支持。。。就会选择及时止损:撤店,押金都不要。

所谓平台思维,导致的结果:一是:客户、商家对于商业广场其实没有“忠诚度”——选择你,不是认可你,不过是没得选!

二是:商业广场,未必真的懂商业逻辑、商业本质。。。他懂得的是:价格敏感——服务不专业!

第一点,就是京东和字节对比,为什么以字节的体量、优势,费心费力搞外卖,结果日单量高峰都不超过20万;而京东两个月,一通捣鼓,日单量就破千万,直逼外卖二把交椅的饿了么2000万日单量。扣除其他方面能力差异,关键一点:客户未必认京东,但是,客户认刘强东(在《京东的三板斧》又名《关于京东外卖热评:哪一类网友留言对美团杀伤力最大?》一文,个人又相关阐述)。

第二点,就是个人不看好美团闪购能冲击京东3C品类业务(3C品类对于GMV的贡献,不言而喻,单价高,总金额大)的原因:你,不专业。

怎么看美团的不专业?个人理解目前京东的业务体系:大型仓储、区域物流(省、市)、京东商城、物流系统(自用、对外)、城市站点、京东便利、京东闪送、京东大件配送、京东外卖、京东小件配送。。。

简单、粗暴理解:一个几千元的手机,配送人员的审核,于一个外卖几十,几百元的审核,能一样吗?

京东可以分到开,美团怎么分?配送出现问题,如何解决——京东可以通过配送系统让签约骑手或京东专职小件配送负责;美团?

一个冰箱,京东有大件配送团队完成。美团呢?

。。。

这还没有涉及到大型存储体系、城市配送站点体系、物流体系。。。。

作为最直观的例子,都是超市:胖东来也是超市(购物广场),但胖东来不是平台思维的企业——他是实业思维:深入理解商业本质下,通过完善的机制,充满创新、活力的团队协作。。。提升购物广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来赢取消费者:忠诚度!

第五 京东这个鲶鱼给外卖场景带来的变数

好比胖东来的成功,对商超行业带来的冲击。京东这支进入外卖行业的鲶鱼,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变数:专业化。

当下,骑手是非专业化的,餐饮企业是基于原有路径的:外卖,就是现有品类打个包。

而京东的进入,或许能给这个现状带来变数:场景细分,服务细分,品类细分,骑手细分。。。。。

这个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一些知名连锁餐饮,本身就建立了自己的骑手团队,打造了属于自己品牌的外卖差异化服务。。。

但是这个属于个别餐饮品牌的行为,并未形成影响整个外卖场景。

但实际上,外卖场景本身就有诸多细分赛道:个人用餐、多人用餐、团队用餐。。。便餐、商务餐、夜宵、烧烤、火锅。。。不同的场景,其实对商家、骑手、服务需求是有不同的差异化需求的。。。

但是,这么多年了,现有的外卖平台,有做差异化运营吗?

没有。平台,就是搞流量思维——把流量导来导去,把骑手呼来喝去。。。

美团能创新吗?很难。

一是 路径依赖——流量,流量,流量;

二是 缺乏团队基因:简单来说,美团就是想给旗下过百万的外卖骑手缴五险一金,他都没有那么多人手;短时间内,制定不了相应政策:标准怎么定,哪些区域开始,哪些骑手可以交;他这钱怎么出也很难协商——美团与各骑手站点属于加盟关系,骑手与站点属于外包关系。。。那么给骑手缴五险一金到底属于谁的事情?

。。。

那么针对不同场景的业务创新,谁来做?可能的损失谁承担?风险谁承担?。。。各城市站点吗?搞不好转头就改旗易帜——成为竞品的站点、招商团队。。。

而京东这支鲶鱼,这一路走来,干的就是:创新。

第六 王炸组合——京东与顺丰

当大家把目光盯着外面场景,盯着即时配送。。。盯着美团、饿了么、京东。。。的时候,在物流,在物流最后一公里还有一个巨兽:顺丰。

论体量:顺丰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44.2亿元,同比增长10.07%;美团2024年营收3376亿元,同比增长22%。

京东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588亿元,同比增长6.8%;

论骑手:顺丰有快递小哥超50万;

论业务(专业化能力):快递、快运、同城配送(急送)、冷链物流、国际物流。。。论科技:最早的揽件信息化、站点数字化、无人机。。。。

如果京东与顺丰达成合作,以京东的商业运营能力,专业化能力,结合顺丰的科技实力(尤其是无人机、无人配送领域)、专业能力。。。

以外卖场景为切入点。。。这两家联合起来,个人看来,完全可能诞生一个——王炸组合:人才、科技与人性化服务的绝佳组合。

一个时代过去了,流量总会见顶,商业的模式自然也会因为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边界效应:越努力,越没结果——高投入,低产出,甚至负产出。

降本增效——降低的不一定是成本,降低是无效的空转;增效,不是通过各种压缩成本,要发挥团队的创新能力,拉动新的增长点。

所以,个人观点,饿了么百亿补贴也好,美团的闪购也好——换汤不换药:平台(流量)思维,总结起来就是做大规模,继续挣流量的钱。

一个时代过了,京东这支鲶鱼,百亿补贴入场是看得到的攻城略地,用户体验,产品升级,社会价值。。。这些属于看不见的“三板斧”,或许才是未来,京东在外卖领域称王称霸的基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肆点和肆点

肆点和肆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