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魏立华“跑”出来的经营哲学
花儿街参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1
马拉松精神,被刻进君乐宝的企业基因
2024年,中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跑路赛事749场,总赛事规模达到700多万人次。马拉松精神,逐渐在新一代年轻群体里升腾。
上一次出现这种盛况还是2014年。这一年,官方正式取消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的审批,马拉松赛事呈现井喷发展,成为一项备受大众关注的运动。
一次是政策性放开,一次是全民的参与觉醒。中间相隔的十年,是马拉松先行者们提前体验世界的十年。
也是在2014年,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魏立华跑完了人生第一个全马,自此彻底迷上这项运动。时至今日,他早已是一名国际六星跑者,曾在三年时间完成了全球马拉松六大满贯赛事,还鼓励公司高管、全体员工参与进来。

一个人,为什么会迷恋上马拉松?
作家村上春树也爱跑步,甚至专门写过一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散文集。他在书里写道,“全程马拉松是一种苛酷的比赛,不念诵咒语真言,便无法坚持到最后。”
对于职业作家,写作是笔尖上的马拉松。他们要写出绝世的作品,就要有一直写下去的独行勇气。
那,对于一个跑过十余年马拉松的企业家,他又会在跑道上洞见怎样的真言?
其实,在很多公开采访的场合里,魏立华都反复提到,马拉松不单纯只是一种运动,还是一种经营管理的方式,更是一种刻在君乐宝基因里的企业精神。在他看来,跑步和公司发展有一个共性,就是“可以匀速,甚至慢点,但是不能停”。
这种深刻的理解,也让魏立华和马拉松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近日在君乐宝科学营养研究院,他与同为石马代言人的“百马王子”励建安院士,开启了一场由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刘建宏发起的跑者深度对话。

在这场主题为《跑出民营乳企加速度》的对话里,魏立华再次提到,马拉松比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做企业同样如此。
2
把握产业趋势,君乐宝跑出企业加速度
2014年,魏立华第一次跑完全马的这一年,也是君乐宝转型之路上极其关键的一年。以低温酸奶起家的君乐宝,抱着“促进奶粉价格回归理性”的信念,踏上了一条新的品类赛道。
从酸奶到奶粉,这家民族乳企自然会遇到各种阻力,要在废墟上重建国人对中国乳品的信心,也要在技术、产业链等方面苦下功夫,才能生产出真正的品质产品。
一家企业,在每一步都体感沉重的时候,怎样才能“跑”下去?
这是魏立华跑过的来时路。在2014年完成第一次全马之前,他有过两次挑战失败的经历,都是跑到30多公里的时候碰上了“撞墙期”。魏立华后来复盘了失败的过程——在身体非常疲劳的情况下,精神一旦放弃妥协,人也会随之停下来,再想跑就起不来了。
于是,在第三次挑战全马的时候,魏立华告诉自己,绝不能找任何放弃妥协的借口,爬也要爬过去。
这种信念也被魏立华运用到了公司管理。在他的带领下,君乐宝以敢想、敢干、坚持的精神不断完成挑战,成功度过奶粉「撞墙期」、益生菌「撞墙期」、鲜奶工艺创新「撞墙期」……一次又一次完成自我蜕变。
2019年,在完成奶粉和低温酸奶的布局后,君乐宝又推出新一代鲜牛奶“悦鲜活”,采用INF0.09秒超瞬时杀菌工艺,在最大限度保留活性蛋白的同时,将牛奶的保质期延长到了19天,把国内鲜奶行业的天花板往更高处推了推。

过去十年,马拉松经济重新提速,君乐宝也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开创“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和“六个世界级”模式。
“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是,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产加工全程自有、自控,从根本上保障产品质量的安全放心。“六个世界级”模式则指的是,世界级育种资源、世界级水平的研发、世界级先进的牧场、世界级领先的工厂、世界级一流的供应商和世界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在强大的创新力推动下,君乐宝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欢的超级单品。其中,悦鲜活鲜牛奶自2019年上市后,快速拓展市场,成功坐上高端鲜奶销量冠军;简醇连续四年荣获全国低温酸奶销量第一。
这般成绩,得益于君乐宝的产品创新,也离不开对消费者刚需的精准洞察,以及全球追求“主动健康”理念的敏锐预判。比如,简醇迎合的正是年轻消费者追求的低糖生活方式。
当然,君乐宝不仅是广大消费者的选择,也是“冠军级”团队的认可。2024年7月,君乐宝正式官宣成为中国十大国家队官方合作伙伴,持续以高品质乳品来支持国家队创造佳绩。

君乐宝和十大国家队的关系网,是由高度契合的品质、精神、信念编织而成。而这,是君乐宝用马拉松精神跑出的里程碑,也是魏立华马拉松式经营管理哲学的显化。
3
从产业链布局到技术创新,长期主义者君乐宝的“慢”与“快”
在最初的两次马拉松挑战中,拦住魏立华的“撞墙期”,是一种无论怎样想跑下去,可就是凝聚不起一丝力量的状态。
“撞墙”并不会因为,你曾经突破过一堵墙,就突破了之后所有赛道的墙。只要你还在赛道上跑,墙就会时不时出现在面前。
企业管理也是如此。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因为洞察了一次或几次商机,就一直能高枕无忧地发展下去。
所以说,比突破某一次撞墙更重要的,是拥有每一次面对撞墙的智慧。
在2018年跑柏林马拉松“心碎坡”的时候,魏立华又一次发现自己双腿像是突然灌了铅,体能也逼近了极限。每一步都有点绝望,每一步都在考验人的意志力。魏立华当时想的是,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一步步地迈出去,等跑到终点,再回首这段痛苦的过程。
也是这段痛苦的过程,让魏立华悟出了一个心得,“撞墙不是体能崩盘的临界点,反而是突破自我极限的真正起点。”
任何企业在寻求发展过程里,也都不可能一直保持飞速向前的状态。尤其魏立华所处的乳制品行业,跟用户健康紧密相关,加之产业链特别长,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决定最终品质,稍有差池就可能失去节奏、脱离轨道。
不过,这个行业一直在“撞墙”,也就意味着一直有突破自我极限的机会。
每当企业发展遇到阻力,魏立华始终保持一种态度,那就是“别怕慢,慢就是快。有困难、有问题,都可以一个一个解决的”。

君乐宝的慢,慢在产业链的构建。
以原奶采集为例,德国采取工业把关的模式,在收购原奶的过程里,乳企依照奶农所提供的牛奶质量进行定价,不符合规则的无法入厂加工。新西兰采取合作社的模式,乳企和奶农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把控原奶的质量。
追求轻资产、高周转,这本就是快消行业的普遍追求。然而,作为中国的民族乳企,君乐宝却选择反向押注全产业链,往更上游不断延伸,做到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品质的把控。君乐宝有专门负责牧草研究的科研团队,来优化牧草品种,并精准锁定牧草收割的黄金时间,从根源上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君乐宝的慢,还慢在技术的突破创新。为了解决益生菌和乳酸菌发酵剂的“卡脖子”问题,它建立了拥有上千株乳酸菌的菌种保藏中心,从菌种资源采集、功能菌株选育、生产工艺构建等方面入手,研发除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十多株,成功实现产业化的同时,也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
君乐宝迈出的一步步都在证明,慢,是面对“墙”时,谦卑坚定的心态。而以这种慢蓄起的基本盘,才有穿越周期的坚定。
这些看似低速的模式,实则是稳扎稳打地建立起品牌的竞争壁垒。到现在,君乐宝已经不再只是一家强大的民族企业,在整个国际市场同样有着一定影响力。
所谓马拉松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快慢转换间的长期主义。而这,是所有能够穿越周期的企业的共性。
当然,这不是这场商业「马拉松」的终点,君乐宝的脚步一旦开始,就不会在此停下。所有中国乳业都将在这条品牌升级之路上,一墙一墙撞上去,一步一步跑下来。

贪财好色的花儿街致力于为大家带来更有价值的阅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花儿街参考(zaraghost)、作者,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